果不其然,有競爭者從康師傅不思進取的壟斷心態中,獲得了自信,出手競爭了。這個挑戰者是康師傅的老對手,既有實力,也有能力與之對壘的統一。
2000年之前,統一和康師傅差距很小,一個30來億,一個20多億。但之后8年,統一幾乎一直處于“夢游”狀態,當老對手康師傅從30來億一路飆升到200億元時,統一前后換了四任總經理,還在20多億元徘徊。
2008年,統一推出“鳳凰計劃”,寓意“浴火重生”。“鳳凰計劃”的核心思想是:一、明確中高價面為戰略市場,放棄低價面;二、培養、確定“夢幻產品”——能帶來銷量大幅增長,成為行業的品類領袖的產品。當時的統一方便面有100多個單品,統一把不好的全部砍掉,只保留10個單品。在此背景下,這家長久以來被老對手遠遠拋在身后的方便面企業開始發起絕地反擊,其標志性行為是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成功且強勢上市。
毫無疑問,老壇酸菜牛肉面是方便面市場近年來的唯一亮點。作為一個單品,它無疑是成功的。一方面,帶動企業業績快速增長,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企業士氣大振,并且從市場影響力上,成功地蓋過康師傅。以至于讓康師傅顧不得體面推出“陳壇酸菜牛肉面”,白象、華龍更是拿出愛誰誰的“大無畏勇氣”,直接推出“自己”的“老壇酸菜牛肉面”,再次證明了“龍頭”級的墮落。
首先,整體行業變成“酸壇子”,有力地證明了行業的創新乏力。
其次,這個“酸壇子”既成就不了統一,更救不了進入競爭僵局的方便面行業。
最后,如果“酸壇子”最終演變為“醋壇子”---龍頭企業之間因此而不顧尊嚴地大打出手,那么,方便面行業就真的沒救了。
但是,雖然“酸壇子”救不了方便面行業,但它卻能夠告訴方便面行業,只要能夠找準創新方向,為消費者提供新的、更好選擇,方便面行業仍然前途無量。
在方便面行業的發展史上,華豐、南街村創造了一個小周期。它們及其追隨者,讓方便面成為一個行業;康師傅、華龍、白象創造了一個大周期,并且讓方便面成為一種老百姓居家過日子的必需品。
到目前為止,這個大周期已經進入衰退期。方便面行業的前途如何,將主要取決于是否能夠開創新的增長周期。這個周期要求方便面行業必須在產品上進行實質性創新---研發新一代產品,而不是簡單地將現有產品做得更好,甚至也不是利用酸菜簡單地為方便面調整一下品味。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祖先們為方便面行業創造了眾多創新可能。問題僅僅在于方便面行業能否將傳統美食完成工業化生產,方便面行業需要全新的研發思想和經營觀念。
在這個過程中,行業龍頭必須對行業進步承擔責任,對行業內其它企業承擔責任。或者帶領行業奮然前行,或者丟掉龍頭地位,行業龍頭沒有其它選擇。
誰能讓康師傅的規模成為包袱---即形成對現有主導產品進行顛覆性革命---誰將是最后的贏家。
僅僅從經營角度,誰也無法對康師傅大加鞭撻,但根據康師傅的表現,我有充分的理由對它的前景更不看好。它的危機,不是競爭對手引起的,完全是自己決定的。它沒有摩托羅拉牛吧?估計也沒有諾基亞牛。摩托羅拉、諾基亞出問題不是出在研發能力,而是出在研發思想和經營觀念。在市場營銷上,如果領先者沒有自我否定能力,那么,只有依靠競爭對手否定了。
沒有企業能夠長青。因為企業好到一定程度,總會以為自己能夠操縱市場,總想用最省力的辦法掙到更多的錢。也許顧客相信品牌,而市場真正眷顧的是創新者。縱觀方便面行業的表現,我仍然沒有發現它走出競爭僵局的曙光。非不能為,是不為也。
行業龍頭企業代表一個行業的良心和希望。如果它們不能集中資源致力于創新,這個行業就沒有前途;如果它們不能為顧客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與之相關的物質文明,就難以進步;如果它們變得更加貪婪,社會就會因此而受害。這個“良心”指的是責任心、雄心和恒心---沒有了這些,失去希望的將不僅僅是企業或者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