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恒現在是個初一的學生,由于原來基礎不扎實,成績一直不理想。從初一下學期開始,他有了明顯的改變,不僅端正了學習態度,上課專心聽講,主動完成作業,還給自己暗暗訂了學習目標,結果在幾次考試中都超過班上的好幾位同學,媽媽心里特別高興。可是,這一周來,志恒卻變得很煩躁,流露出對學習的厭惡感。原來,半期考剛剛結束,志恒的考試成績沒有那幾個同學的好,內心受到很大了打擊,開始氣餒了。開心的媽媽也變得愁云滿面,一籌莫展。
那么,怎樣才能讓志恒恢復學習動力?如何正確運用這個時機,讓孩子的競爭意識轉化為成長的動力,從而帶來孩子心智和行動上的全新飛躍呢?
1、幫助孩子正確制定目標和計劃。目標是孩子前進的方向,學習的真正動力來源,計劃則是行動的指南。孩子制定目標時,父母要幫助孩子考量目標的可行性,目標定得太高,則孩子容易產生挫敗感,目標定得太低,又容易懈怠,失去動力;而對于具體計劃則要做到切實可行,循序漸進。
2、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初中階段的孩子開始產生學習和成長的動機,也開始對比自己優秀的人產生敬佩之意,榜樣的力量在這個階段就顯得非常重要。作為家長,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從名人傳記中尋找自己的人生榜樣,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孩子從周圍人或同學中找出身邊的榜樣,這些有利于孩子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3、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競爭心態。孩子競爭意識產生后,奮斗的目標確定后,良好的競爭心態培養就十分重要。有競爭就會有成敗,而這個階段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成功或失敗對其心理的影響比較大,造成的波動也比較大。父母一定時常提醒孩子,成功時不要驕傲,而要再接再厲,面對失敗,平和對待,重新再來。只有逐漸地幫助孩子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競爭心態,孩子才能坦然接受現實,永遠擁有成長和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