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藥行業發展推動因素: 雖然我國農藥行業分散,但市場在快速增長,而行業正面臨著加速整合和企業成功轉型的歷史性機渦。 中國農藥行業正處于加速發展階段.主要在于以下因素共同推動: (1)全球農產品價格進入上升周期;(2)國家政策扶持帶動農民收入增長;(3)行業整合起步,優勢企業將脫穎而出;(4)國際農藥產業向中國轉侈:f51高毒農藥削減,為高效低毒農藥騰出巨大空間;(6)美國新能源法推動草甘膦需求長期增長。然而,我國農藥行業集中度過低,一方面造成廠家多而分散、技術,K平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生產過的物耗和能耗較大、沒有規模經濟優勢,特別是眾多小企業造成環境污染嚴重、監控困難:另一方面.單個企業實力弱,無力承擔創制農藥新品種的巨額資金.創新能力低下,不利于提高我國農藥行業整體國際競爭力的提高。這一問題已經受到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的高度關注,并已開始著手推動我國農藥工業的改革。 我國農藥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提出,”十一五”期間要造就資產達50—100億元、年銷售收入達50億元以上的大型領軍企業,培育50個左右大型生產企業和一批中型骨干企業.并在”十一五”末使農藥原藥企業數量從700多家減少到300家。這既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勢所趨,也是我國農藥工業的發展需要。 從行業發展來看,集約化、規模化是農藥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以及環保力度的加大,中國農藥產業正進人新一輪整合期,行業也將變得更加有競爭力。而一些上市農藥公司都是大型企業以及區域性的龍頭企業。也必將在未來的兼并整合中處于主導地位,贏得加快發展的機遇。 我國農藥行業在原藥上的整合已經開始,各大型企業及區域性龍頭的原藥企業大都依賴資本運營.迅速進行并購重組,通過規模擴張來做大、做強企業。如:我國農藥行業上市公司沙隆達、紅太陽、華星化工以及除草劑領域的新安股份、僑昌化學等大型企業,通過資本運營方式,并購了定點企業,實現了原藥環節上的資源整合,做大做強了原藥制劑領域企業的整合將稍晚于原藥類企業,估計3—5年后也將進行大規模的整合,然部分先進企業早已開始了整合行動,如我國制劑領域的龍頭上市企業諾普信,通過自創或并購方式快速的整合了7家企業,實現了從生產、分銷、服務、品牌、人力及三證資源的有效整合。制劑企業的發展不斷分化,差距也在進一步加大,處于第一集團的諾普信等企業的發展是一日千里.遙遙領先于其他企業;第二集團的青島海利爾、青島瀚生等企業開始向原藥傾斜,開始搶占行業盈利至高點;第三集團的小型企業正在生存與發展中苦苦徘徊。 從行業動態看來,行業整合不單純出現在農藥產業鏈的某個環節,已有不少大中企業正搶占行業盈利制高點和實施~體化戰略,或者往上游的中間體及原材料延伸.或者往下游渠道網絡和終端品牌延伸,在農藥產業鏈各個環節上整合資源,來達到做大做強企業之目標。 中國農藥行業整合將是發展趨勢: 農藥行業整合浪潮已經襲來。多數小型企業已在生存線上掙扎,邴分中型企業在生存與發展中徘.而機制合理、決策高效、技術領、經營靈活的大中型企業將成為仃業整合的主導力量,他們將迎來r 場份額和利潤的高速增長。 行業整合是我國農藥產業發展成熟的必經過程,需要從全球農筠產業環境及產業價值鏈,從我國農藥生產狀況、市場競爭和政策制等維度來剖析我國農藥行業整合的動力所在.以便把握行業的發展趨勢。 1.世界農藥產業轉移、全球產業鏈上的分工與競爭是引發我國農藥行業整合的外在動力。 在全球范疇內。農藥行業屬非i-流行業。非主流行業高度依賴自然資源及勞動力,資金周轉率低,行、進入門檻低,通常污染程度較高,勺發達國家與跨國公司所回避,世農藥產業很自然就從發達國家往展中國家甚至更落后地區進行梯J窆轉移,這也符合全球產業轉移基規律從我國農藥行業現狀來看,我聞原藥出口有較強優勢,這種優勢顱計能維持較長一段時間,而制劑的出口多銷往較落后地區,難以打人歐美市場,制劑業務難有實質性的突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國原藥產業可能往更落后地區(如我國西部、東南亞地區等)轉移的趨勢以及國內原藥企業的整合浪潮,依然是我國原藥企業經營的風險所在。 從全球農藥產業鏈來看。其價值分工包括上游原材料、中間體、原藥、制劑、渠道網絡、農戶等環節,農藥產業價值鏈的典型特征是”中間小、兩頭大“,即上游原材料、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和下游品牌、渠道擁有較高附加值,這些環節利潤相對較高;中間生產環節的附加值較低,利潤相對也較低。 農藥行業產業鏈可以發現:核心技術、原材料和下游品牌是行業最為關鍵的成功要素。我國雖為農藥生產大國,但依然面臨著國際市場競爭及跨國公司的威脅,威脅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進口國對我國原藥部分施行進口配額管理,加上我國逐步取消出口退稅政策,農藥出口企業的利潤受到擠壓。 (2)由于我國的農藥出口以原藥為主。而制劑產品少,故在世界范圍內難以成就強勢的消費者(農戶)品牌。中國農藥企業的品牌力弱,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也不強。 (3)我國農藥企業和跨國企業進行競爭時,主要劣勢凸顯在技術、品牌和渠道三個方面,我國農藥企業常面臨跨國公司“三板”的擠壓.即遭受跨國公司核心技術的擠壓(天花板),遭受跨國公司渠道網絡的擠壓(地板),遭受跨國公司強勢品牌力的阻隔(墻板)。跨國公司們通過這“三板”把我們鎖定在有限空間里并不斷壓縮,讓我國的農藥企業生存越來越難。 在全球農藥產業鏈分工上。跨國公司挑肥揀瘦,拿走了利潤最豐厚的部分,留給我們的是一些“殘羹冷炙”,而跨國企業又依賴技術、資本、品牌等優勢“大舉入侵”中國市場。整合相關資源在中國大陸市場戰略布局,這留給我國農藥企業的生存空間將是越來越小。 此種情形下,我國農藥企業只有迅速做大、做強才能生存和發展,而我國農藥行業也只有進行整合和創新才是唯一出路。 2.產能過剩、市場分散和競爭 加劇是引發我國農藥行業整合的內在動力。 作為在“市場爆炸”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農資行業,經過2O余年的市場化能量蓄積,目前正處高速的成k階段。由于國內市場的高度分散、行業集中度很低,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打破了行業的正常結構,導致隨著產業總量的增長,產業內廠商的盈利能力下降,同時企業的成長受到威脅。 近幾年農資行業的無序發展把找們帶入了一個資源配置錯亂、低水平重復建設、過度競爭的失效結掏!而要想從這個泥淖中走出來。至需要20年的時間,而這也是”統商” 未來20年行業大勢的核心命題 、而從一個失效的結構到一個合的結構通常采用的手段:一是產、 整合,二是業態創新。因此,國內農藥市場分散、產能過剩以及農藥市場的過度競爭,必然引發我國農藥行業的結構調整和H業整合。 3.國家政策規范與引導是行業整合的外在動力,優勢企業必將脫 穎而出。我國農藥行業的產業結構不合、產業集中度低、企業研發投入、創新能力弱、競爭秩序混亂,環保、安全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監控.這些問題一直阻礙中國農藥工業向深層次發展。中國農藥工業研發整體投入與國外先進農藥企業投入研發fl勺費用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在此背景F,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藥仃業的準入門檻、加快優勢企業的l片購重組已經成為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民間的共識。 2008年3月1日起,國家新農藥企業核準注冊資金最低要求提高州:原藥企業5000萬元。投資規模不低于5000萬元(不含土地使用費)。其中環保投資不低于投資規模的15% ;制劑(加工、復配,包括鼠藥、衛生用藥)企業3000萬元,投資規模不低于2000萬元f不含土地使用費),環保投資應不低于投資規模的8% :不再受理分裝企業核準;不再受理乳油和微乳油劑制劑加工企業核準。制劑f加工、復配)企業新增原藥生產,須重新核準。進一步搞好農藥企業延續核準工作,延續核準工作是逐步解決中國農藥企業分散、規模不大的一種手段。通過加強農藥許可證和農藥登記證的協調與配合,預計將有3O%~40% 的農藥生產企業不能通過延續核準而被淘汰。從2008年開始,發改委將每年定期匯編出版《農藥生產企業名錄》,接受社會監督。 按照《農藥管理條例》,不在名錄之內的企業均為不合法的農藥生產企業。 中國農藥行業整合的四個層次: 農藥行業的整合將在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及相關利益群體問進行,而需要重點關注生產廠家、經銷商、零售商(終端)和消費者(農戶)四個層面的整合,以便更好的理解行業本質特征和發展趨勢。 廠家層面— — 基于產業鏈進行戰略整合,百億級強大企業有望誕生。 農藥行業競爭的特性:技術為本,市場為翼。農藥屬于精細化工行業,與醫藥行業相似,具有明顯的技術依賴性。與此同時.農藥企業又需要對市場需求具有很強的把握能力。根據產業鏈中的定位以及產品原創性的差異,農藥企業可分為創制型、以仿制為主型和農藥制劑三類,這三種企業對技術開發和把握市場需求兩種能力的依賴程度又有所不同。 目前,我國原藥企業基本以過專利農藥的生產為主。同一個品種有十幾家甚至幾十家企業生產.但是部分企業在自主創新上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長期看,創制型農藥企業是我國農藥龍頭企業的發展方向,但目前我國農藥行業產業提升的初級階段.如果業務模式合理、產品定位準確,仿制為主的原藥企業盈利潛力同樣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