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納既是專業知識豐富的健康專家,也是一位有著成功育兒經驗的好媽媽,在眾多網友間享有“生活家”的美譽。張軍峰/攝
10歲就得脂肪肝? 洋快餐貽害中國孩子
近期有新聞報道稱,北京市幼兒肥胖率近二十年來增加了5-7倍,肥胖發生率的攀升也引起生活家劉納的關注。做客“親子大家談”節目時,劉納通過中國經濟網向廣大家長呼吁,要從小培養孩子吃五谷雜糧的習慣,拒絕給孩子買高熱、高脂、高糖的快餐食品。
身為營養專家,劉納十分關心中國孩子的膳食健康。她發現,這一代孩子的飲食結構已逐漸西方化,與此同時孩子們的運動量大不如從前。吃得更好、動得更少,導致肥胖發病率特別高。幼兒期的肥胖直接影響成年以后的肥胖發生率,也會引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如今,在10歲的小學生當中,已經發現有脂肪肝和高血壓的發生。
劉納認為,孩子的生長發育確實離不開充足的營養,但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正確補充營養。營養從哪兒來?是不是只要孩子愛吃的、能吃進去的就是好的?事實并非如此。身為一名營養專家同時也是一名母親,劉納特別通過“親子大家談”節目對廣大的家長說,孩子吃進嘴的都是家長買回來的,孩子的“貪嘴”偏好往往都是家長無意中培養起來的。孩子之所以愛吃肯德基、麥當勞這樣高熱量、高脂肪的快餐食品,是因為家長愿意買給孩子吃。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要從家長做起,不能因為溺愛和遷就影響孩子一生。
劉納的女兒就從來不喝可樂這種飲料,她說:“媽媽你從來不給我買這些東西,所以我也不認為這些東西好喝。 ”劉納建議,如果家長偶爾帶孩子去感受快餐文化,盡量不要讓孩子沾熱量高、尤其是油炸的食物,最好將炸雞塊外面油炸的皮剝掉。盡可能選擇一些比較健康的食物,像胡蘿卜小面包,孩子也會很喜歡。
五谷雜糧也能補鈣 濃縮千年養生智慧
什么樣的食物才是家長應該給孩子吃的?劉納說,幼兒生長發育過程中,最需要補充的還是優質蛋白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而不單單是熱量。快餐食品都是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熱量雖然多,卻是“空洞的熱量”,里面含有的營養物質很少。作為家長,可以給孩子多吃一些魚、蝦這樣的高質蛋白,還有就是多吃谷物。
劉納說,中國老祖先很早就告訴我們五谷的營養。好多家長覺得要給孩子多喝牛奶、多吃鈣片,補充鈣。其實,谷物中的鈣、鐵、鎂、鋅等元素是非常豐富的。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愛吃谷物的習慣。在家里給孩子做飯,不要只是做白米飯,里面可以加一點糙米、燕麥,或者是各種豆類。有的家長說孩子就愿意吃白米飯,其實這也是家長給孩子養成的習慣。不是孩子愛吃,你就給他,而是你幫他養成這個習慣。
兒童春天防病有妙招 健康體質餐桌上“吃”出來
有的孩子不愛動,但是吃得多,這樣就容易有食積,為日后的肥胖埋下隱患。家長不要攀比誰的孩子吃得多,因為每一個孩子的體質和吸收能力都不一樣。什么時候孩子吃得正好,家長心中要有一個數,這樣才能比較科學地喂養自己的孩子。
具體如何給積食孩子調理脾胃?劉納介紹了兩種方法:可以給積食孩子吃一點山藥粥,有的家長會到同仁堂買大山楂丸,好的山楂丸可以對孩子的脾胃有非常好的效果。孩子經常做按摩,也能消除食積,增加脾的功能。
對于手足口、支氣管炎等“來勢洶洶”的春天高發兒童疾病,劉納還特別推薦了五款孩子春天喝的“茶”飲: 菊花金銀花茶、 蒲公英水、白蘿卜蜂蜜汁、藤茶以及白菜根水 。這些看起尋常的食材,只要食用得法,會起到防病去火的神奇功效,將孩子從潰瘍、咳嗽的痛苦中解救出來。
增強嬰幼兒免疫力重在防“火” 家長須眼尖手勤
如何在疾病高發季節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是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劉納認為:“孩子,尤其是7、8歲以內的孩子,是沒有什么大病的,除非患有先天疾病。一般孩子感冒發燒都是因為體內有火,沒有及時疏導出去,才會生病。這時候如果孩子體內有火,再外感風寒,免疫力就會下降。”如果家長做到眼尖、手勤,就能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小火苗”,在第一時間撲滅“火情” 。
“眼尖”要求家長擦亮眼睛,懂得如何觀察孩子上火的征兆。譬如,每晚觀察孩子的肛門。一般孩子的肛門,正常情況下是粉色,即比較正常的淡粉。如果孩子有火,肛門就會紅得比較厲害。有的孩子還會發生“肛裂”,家長可以觀察到孩子的肛門皺褶有缺。劉納提醒,千萬不能忽視嬰幼兒的肛裂,尤其是女孩。 肛裂雖然能愈合,但在沒有愈合之前,會有糞水流出來。男孩尿道比較長,情況相對較好,女孩子尿道比較短,非常容易發生泌尿性感染。如果肛裂沒有發現,導致了泌尿感染,孩子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就會引起腎衰,讓家長追悔莫及。
“手勤”要求家長勤于動手,學會給孩子做撫觸按摩。 “對8歲以前的小孩,用推拿按摩的方法是最好的。我記得一個中醫說過一句話,他說小孩子是純陽之體,能治他的病的藥就在他身上,‘身上自有大藥’。我的女兒是剖腹產,我是醫生,知道剖腹產的孩子特別容易得先天感到失調癥,因為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孩子一生下來,我就經常給她做撫觸按摩”。
另外,及時給孩子補充水分也很重要。家長有時候會發現,孩子在幼兒園里身體都挺好,往往一到周末回家就開始生病,等到禮拜天晚上,甚至會發燒。這讓許多家長感到困惑,找不出原因。劉納分析說,這其實有可能是孩子缺水導致的。孩子平時上幼兒園,老師會有一個工作常規,經常讓孩子排隊喝水。等到周末的時候,有的家長帶著孩子出去奔波,比如帶孩子去親子班,沒有注意在路途上給孩子及時補水,孩子“旱”了,身體就容易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