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一名
這幾天的文章,都是關于夢想。適合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候,整理人生。因此,發布的時間暫時調整到晚上。
《做好文章,別讓你的婚姻枯萎凋零》(015),寫了一個歌手的夢想。
誤打誤撞進入歌壇,一聲鳴叫之后跌落塵埃,7年沉寂,最終破繭成蝶。歌迷只記得張國榮的榮耀和決絕,卻不知道萬千繁華的背后,曾經多少落寞蒼涼。或許,對于今天的我們,這才是最可珍惜的財富。
《我的學員,32歲身價1.52億美金》(016),寫了一個少年的夢想。
一個男生,高中學歷,白手起家,撰寫了一個只有在互聯網時代才能創造的傳奇。李想很早之前就曾做客央視《財富少年》欄目,所以,這篇文章,或許叫做《財富少年的汽車夢》更為合適。
《清明時節淚紛紛》(017),是一份愛的祭掃。也是今天的序曲。
每次春節,或者清明回家祭祖,在一片祖墳之中,有時會問父親:最前面的那幾個墓中埋葬的,都是誰,叫什么名字?
經常,父親也語焉不詳,說不上來。其實我們都知道,那里埋葬的,是爺爺的爺爺,最前面的一個,是爺爺的爺爺的父親。可是,在我們這些后人的面前,他們只是一個概念,或者一抔黃土,甚至都不是一個名字。
不是子孫不孝。
有一次和好友,國內著名商業模式設計專家劉捷老師一起做一個沙龍,劉老師問:“大家誰知道自己的爺爺叫什么名字?”
現場近百名企業家,一下子都笑了,一起高高的把手舉起來。是啊,誰會不知道自己的爺爺叫什么名字呢?
劉老師接著問:“那誰知道,自己的爺爺的爺爺叫什么名字?”
教室里突然靜了下來,大家互相看著,思索著。全場沒有一個人舉手。
后來,我在自己的課堂上,也無數次問過這個問題,結果幾乎一模一樣。無論是五六十歲,已經閱歷半個人生的商場老將,還是剛剛步入職場,虎虎有生氣的職場新人,能回答出這個問題的寥寥無幾。只有一次,有一位女同學舉手,這讓我很驚訝,細問之下,原來她每個春節回家,都要抄寫族里的家譜。
這就是我們的清明,我們的祭掃。
一代又一代燒著同樣的紙錢,進行著相同的儀式,卻不知道,在我們雙膝跪倒的墳塋下面,埋葬著一個怎樣的故事。
讓自己的兒子、孫子記住你,你只要有愛就夠了。
讓自己的孫子的孫子記住你,你需要有一個故事。
讓萬世子孫記住你,你需要是一個傳奇。
2004年9月28日,新中國成立后首次公祭在山東省曲阜市孔廟舉行,3000余人盛大集會,公祭一個2555年前出生的孩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后人尊稱孔子。
在一個人出生2555年之后,他的后裔,以及來自韓國、馬來西亞、香港、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參禮團以及國內各界人士,一起來到他的祭壇前莊嚴祭拜,場面浩大。
不只是新中國給了這個孩子如此的榮耀。
祭孔大典在古代即被稱為“國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動就開始升格,明代達到帝王規格。
2013年公祭,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孫偉恭讀祭文:偉哉夫子,如岳之聳。德尊道隆,海內歸宗。多士肅肅,廟堂雍雍,典祀有常,是仰是崇。
2014年春節剛過,名哥到山東上市公司龍力生物授課。與公司副總裁孔令軍先生聊天,得知他是孔子第七十二代后裔,敬仰之心油然而起。
一身榮耀,澤被2500年,乃至萬世!
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領四十萬大軍進攻濡須口,孫權率兵七萬抵抗月余,曹操遠遠的見對面將士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
清明祭,寫傳奇,光宗耀祖可也,僅燒紙何益?
每天一篇原創文章,轉發免費,轉載請注明出處。
長期收聽,請加我的公眾號,添加方式,搜索微信號:wangyiming365
或搜索公眾號名稱:王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