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 石 資 料
一、什么是砭石?
砭石者,以石治病也,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中。用現在的話可以理解為“可以治病的石頭”。運用砭石治病的醫術稱為砭術,砭術源于石器時代,是中醫的四大醫術之一,砭、針、灸、藥、。砭石中又以泗濱浮石療效為最佳,這是由于泗濱浮石的物理特性決定的。
由于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常給一些對人類健康有益的自然產物披上神秘的面紗。20世紀90年代,泗濱貶石再次被發現。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利用化學、物理的檢測手段對泗濱貶石進行了全面分析。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對泗濱貶石的成分分析表明該石含有鍶、鈦、鉻、錳、鋅等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稀土和微量元素。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北京泗濱砭石技術開發中心開展的泗濱砭石作用于人體特定穴位觀察人體微循環改善情況的檢測表明:該石可以顯著加快甲襞微循環的血流速度,其增加值可達20%以上而且效果是持續的。
泗濱砭石也稱泗濱浮石,原石表皮灰黃,但經過拋光、打磨工藝制成后為黑色,長期吸附人體油脂后會變的烏黑油亮,是一種黑色美石。
二、砭石的產地
泗濱砭石原產地山東泗水泗河源頭。
泗水位于山東省中南部,泰沂山區南麓,北緯35°28′-35°48′,東徑117°5′-117°35′之間。縣界東靠平邑,西接曲阜,南臨鄒城,北連新泰,西北與寧陽搭界。
1、 名詞解釋
砭:源自《黃帝內經》。砭、針、灸、藥是我國獨立并存的四大醫術,古稱砭、砭石,現稱砭術,是用石制工具進行醫療保健的一種方法。
泗濱浮磬:源自《尚書》“海、岱、淮……惟徐州厥貢泗濱浮磬。“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說的是產生于山體地表的片狀、無須加工或稍做加工,既可發出樂音的石頭。在距今4100年前的大禹時期是貢品,是祭祀用的神器;后泗濱浮磬是佛家、道家的法器,儒家的禮器,而由多塊磬組合在一起的編磬與編鐘則成為標志帝王之尊的樂器。
泗濱砭石:指用泗濱浮磬(亦可稱泗濱浮石)做的砭具。
2、 發掘過程
1978年在華東地區出土13枚春秋時期的泗濱編磬,其中兩枚已損壞,此事激發了山東的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繼續尋找這種石頭的動力,八十年代中,發現了已失傳兩千年稀有的泗濱浮磬(石)。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負責開發工作的常務理事、中北音像服務中心的法定代表人、音樂家范業偉先生,在開發泗濱浮磬(石)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此石有一奇異的能量場可以治病,經考證就是我國古老的醫術工具——“砭”。作為企業行為(先是“中北音像”后改為“北京泗濱砭石技術開發中心”),在范先生的主持下,從1993年起正式開發與研究泗濱浮磬(石),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搞了一個面向社會的歷時近兩年的“磬與健康研討”活動,用泗濱浮磬(石)反復研制多種形狀的砭具,進行醫療保健實踐,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臨床資料,總結出多種手法,即“感、壓、滾、擦、刺、劃、叩、刮、拍、揉、振、拔、溫、涼、聞、撾”,后稱砭術十六法。
第二件,大量的文獻考證,用泗濱浮磬(石)做的砭具是正宗的“砭”。證據有四個:《黃帝內經》中說“砭從東方來”,“東方”即指北起山東萊州灣,南到江浙的“海洋文化帶”,所謂“魚鹽之地”就是現在的東南沿海附近,這是其一;宋?羅泌所著的《路史》中說“伏羲嘗草制砭,以治民疾。”, 伏羲是著名的太昊部落酋長,太昊是東夷的一支,而東夷是我國古代東部沿海的民族,應該說伏羲是東南沿海人,這是其二;在莒縣、大汶口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砭具,這是其三;
第三件,在三大部委的六個實驗室,即中國科學院、核工業部、國家地震局、北京中醫藥基礎醫學院等權威實驗室對泗濱浮磬(石)做了近三年的理化檢測,結果如下:
1、有一奇異的能量場,作用在人體可產生紅外熱像并循經而行。
2、磨擦或敲擊此石可發出極豐富的超聲波脈沖。
3、此石無放射性,對人體無害。
4、含有三十幾種微量元素,其中鍶的含量甚高。
5、接觸人體表皮,在“微循環檢測儀”監視器的屏幕上,可清楚看到小血管及毛細血管中迅速加快的血液流動狀態。
6、飲用泗濱浮石浸泡水可降低血中的甘油三脂、膽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明顯的調節高脂血癥作用。
7、用砭石叩、拍人體有明顯的針刺感(無形針)。
對泗濱浮磬(石)的形成,進行了較為合理可信的分析和推論。根據泗濱浮石的理化檢測結果,結合當地地質勘查,我們提出了“深海沉積——陸地抬升——隕石沖擊——等離子滲透”泗濱浮磬(石)成因假說。在五億五千萬年前古生代寒武紀到奧陶紀形成的深海沉積石灰巖,隨造山運動抬升出海面形成高山。距今63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有一直徑為10公里的隕星擊中華東地區,隕星爆炸使地表灰巖剝離飛入空中,在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等離子體環境中石灰巖與星際物質相互滲透、交融,最后落在地表,形成浮石。看來,具有特異性質的(微晶變質灰巖)泗濱浮石真是天地造化之杰作!
做了以上三件事后,砭在“具”與“術”兩方面基本上完整了,于是在四年后的1997年在中國中醫藥報發表了題為“我國古代非藥物醫療保健方法——砭術”,將現代砭術推出、公諸于世。
四、砭石的形成機理
據中國地震局科學家考證和對產地的地質勘查后科學家提出隕星撞擊說:6500萬年前一顆特殊隕星撞擊了魯西南地區,隕星撞擊地表巖層產生爆炸,在高溫、高壓、等離子環境中,星際物質與地表巖層相互交融、滲透,最后落在地表,形成浮石,即泗濱浮石。泗濱浮石是我國最早被命名的石材,用它制成的磬(古代供皇家專享的樂器、法器、神器)稱泗濱浮磬,在四千多年前就是貢品,用它制成的醫療工具即是砭石。
中國科學院、核工業部、國家地震局、中國中醫研究院等權威實驗室進行了嚴格的檢測,結果如下:
(1)砭石無放射性,對人體無害;
(2)砭石有奇異的能量場,作用于人體可產生紅外熱像并可循經而行;
(3)砭石接觸人體表皮,在“微循環檢測儀”監視器的屏幕上,可清楚看到小血管和毛細血管中的血液加快流動的狀態;
(4)砭石含有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鍶的含量甚高;
(5)摩擦此石可以發出2-200萬赫茲的超聲波脈沖;
(6)砭石屬于中醫醫療器械(1類)范疇。
天然砭石的主要成分是一種稱為“微晶灰巖”的礦物質,其中最多的是鍶、氧化鈣,其次是氧化硅、氧化鈉等,還有鋁、鐵、鎂、磷等多種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有鉻、錳、鎳、銅、釔等超過36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放射性物質含量極微。同時部分砭石中含有銅、鐵等金屬物質,致使砭石會呈現灰黑色以外的紅、黃、綠等顏色。總的來說,合格的砭石對人體有益無害,是制作中醫醫療器械的上品。
七、歷史價值
泗濱浮石在歷史上多有記載。其中最早見成書于戰國時期《尚書》中的《禹貢》。其中記載,傳說中的上古大禹時期,天下分為九州,其中徐州、豫州、梁州都進貢磬,而惟有徐州進貢的磬被注明為“泗濱浮磬”。這在當時應是十分珍貴的,否則不會被命名且列入貢品只為帝王所擁有和使用。其制作原料的石材也因此得名“泗濱浮石”,古徐州非今徐州,今徐州古稱彭城,古徐州在今山東, 而山東“泗濱浮磬”得見于《尚書》中的《禹貢》,為“天地氣交、本色玄黃”的玉質磬,是天地氤蘊、造化之物,其聲借氣場、氣借聲場,場效應與神靈通,“泗濱浮磬”的“浮”字為清氣上升、又應“浮、中、沉”三才,對“天、人、地”三才;作用于人體又可稱為共振經絡、理氣調神;使人與天地通;人之謂活物,經絡同神也,經絡的本質是“陰陽不測謂之神,神去則機息”……以古五音對五行人,再按《內經》分陰陽二十五人,五行養生可成,
古五音最重要又為“宮音”,主五行之土、主中央無極、主脾也,主后天之本……
浮磬砭道養生是《內經》養生之根本。
泗濱磬為古玉磬,因其硬玉質較硬難以加工,所演奏的聲音為有別與淫樂的古樂、雅音,
為古五音之律正,是堪與黃鐘大呂齊鳴的正聲。上古伯夔擊泗濱磬百獸馴服,孔子擊泗濱磬春雷轟鳴,南風激蕩。泗濱磬的鳴響足以使帝王頭腦清醒、明辨是非。著就是東夷虎族王從山東遷都殷地,后來出土的著名的“虎紋磬”。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如果用不是泗濱浮石所制做的磬來演奏宮廷音樂,會被認為是“不正宗”,為有識之士所詬病。唐朝的詩人元稹對此曾賦詩記載了當時的現象。
在當時白居易也有類似的詩作,這些古詩雖然都有詩人諷刺唐玄宗寵愛楊貴妃而不理國事的成分,但是也從另一個方面昭示出了泗濱磬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和珍貴程度。
到了唐代以后隨著戰亂和后世泗水的水淺至無,這種珍貴的玉質石材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史記》中秦皇泗水中撈“九鼎”是泗水還是波淘洶涌的深潭,“九鼎”出水,蛟龍咬斷撈工繩索,“九鼎”再入泗水,王權象征終未落秦皇之手。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天地氣交、本色玄黃”的玉泗濱浮石儲量稀少,漸近枯竭。泗濱浮石不明的成因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并以其特有的超聲波、遠紅外、音頻特點、有益的元素和特殊的微晶結構構成,以其超聲波為例:
地礦部山東中心實驗室檢測:
送檢石材 平均超聲波數 頻率范圍khz
泗濱浮石 3698 20~2000
黃 玉 1820 20~800
禹 糧 石 2480 20~1000
岫 玉 1720 20~700
羊 脂 玉 2249 20~1000
花 崗 巖 1375 20~500
青 玉 1938 20~800
大 理 石 688 20~400
從表中可見,泗濱浮石在諸多的石材中,其所能產生的超聲波列于榜首。
由此可見,泗濱浮石良好的超聲波特性使它成為一種非常優良的純天然養生用品。
八、收藏價值
現代社會中,當人們用金錢、名車、房產等向上攀比時,自己可能永遠是弱者。用獨一無二的名石攀比時,心理更容易產生自豪的滿足感。
“天地氣交、本色玄黃”是天地氤蘊、造化之物的玉質泗濱浮磬、泗濱砭石的收藏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收藏者高品位文化的層次、格調、涵養。也是精神和物質財富的充實表現。崇尚自然、回歸自然藝術是人們高境界的向往。它可以反復消費而沒有損耗。隨著時間推移更能增值,名玉名石可以代代相傳,子孫榮耀千年、分享千年。物以稀為貴,是古今中外永遠不變的價值規律。
收藏一種流傳有序的名玉名石屬于“精英文化”的一種,它代表收藏者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它將是成功人士顯示富有和有藝術品位的個性化奢侈品之一。顯示出不凡的身份、財富地位。
九、砭石的養生作用
1、按摩作用。即超聲波可對人體的細胞產生一定的壓力,使細胞出現微小的運動,從而改變病變細胞的狀態,達到治病的目的;
2、熱作用。即人體吸收超聲波的能量后,皮膚的血液循環加快,可在組織內出現發熱反應,所產生的熱量具有鎮痛,解除肌肉痙攣,改善組織微循環狀態等作用;
3、生物學作用。即超聲波可影響人體內某些化學或生物學的變化過程,改變酶的活性等,從而改變人體內的代謝環境和狀態,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轉化。
4、對神經系統作用。神經系統具有對超聲波敏感的特性,小劑量的超聲波對神經有抑制作用,可使神經的傳導速度減慢,從而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5、其他作用。超聲波可使胃腸道蠕動增加,胃腸分泌增加;可使心臟的冠狀動脈擴張,改善心肌的血液供應;可使腎臟的血管擴張,增加腎臟血流量。
十、砭石療法作用機理
砭石療法具有溫助陽氣,疏通經絡;逐寒祛濕,祛瘀止痛;潛陽安神,止悸定驚的作用。砭石療法與刮痧、推拿療法的區別:泗濱浮石制作的砭具不僅依靠各種手法產生的機械力的作用,還依靠其本身的溫經作用,因此更容易推動氣血沿經運行。臨床對寒證陽虛證療效更好。而刮痧主要是開瀉、排邪,對正氣損傷較大,而且比較疼痛。砭石療法比推拿作用面積大且更靈活,選擇性更強,更適合大眾保健美容使用。砭石療法與推拿綜合使用更好。
十一、砭石治療的原則
砭術系中醫學砭、針、灸、藥、導引五種治療方法之一,其遵循中醫學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治療原則。
在整體觀念中,不僅將人與自然人體自身看作整體,亦將經脈、絡脈、經筋、皮部、腧穴全部經絡學內容以整體觀念的原則一一應用于砭術治療之中。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獨特的治療原則,在砭術中體現在診斷和治療的全過程。同時砭術在治法中使用證癥同治、病證同治、病癥同治的方法。以證為主要依據,結合病的特點和癥狀表現同時治療。
十二、砭石的作用和功效
對一種醫療方法的評價不僅要看它的醫療效果,也要看它的保健效果。保健對防病有重要的意義。古人強調治“未病”。今人主張防患未然,都是希望在疾病未發生時注意保健,使疾病不發生。砭石療法在保健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1.頭部砭石保健法
(1)前額感應
[方法] 將砭板的板面貼在前額上作感法。在感應過程中還可以用手按砭板,使砭板壓緊前額,感法和壓法并施。
[功效] 促進頭部氣血流暢。預防和治療頭痛、目眩、記憶力減退、老年癡呆、感冒、高血壓等癥,減緩額部皺紋發展。
(2)刮印堂
[方法] 用砭板的外弧型板刃,以印堂為起點交替向左、右兩方刮試。
[功效] 預防和治療頭暈、頭疼、眼病、鼻病、感冒、高血壓等癥。
(3)理眉
[方法] 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由兩眉之間起,分別向左、右兩方梳理眉毛。
[功效] 預防和治療頭痛、眼病、耳病、鼻病和面部神經麻痹等癥。
(4)試目
[方法] 閉目,用砭板的外弧型板刃輕輕地刮試眼部,刮試的方向由內向外。
[功效] 預防和治療偏頭痛、眼病和面部神經麻痹等癥。減緩額部皺紋發展。
(5)梳頭
[方法] 將砭石的外弧形板刃當作梳子,像梳頭一樣梳理頭上長頭發的部位。
[功效] 促進頭部氣血流暢。預防和治療感冒、頭暈、頭痛、高血壓、腦血管疾病、記憶力減退、老年癡呆癥。延緩白發、脫發。
2.頸部和肩部砭石保健法
(1)刮頸部后方
[作法] 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自上而下刮頸部后方。
[功效] 預防和治療感冒、發熱、支氣管炎、哮喘、項強和頸椎病等。
(2)刮頸部兩側
[作法] 用砭板的板背自上而下刮頸部兩側。
[功效] 預防和治療耳鳴、咽喉腫痛、扁桃體炎、項強等。
(3)刮頸部前方
[作法] 用砭板的板面自上而下刮頸部前方。
[功效] 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咽喉腫痛、哮喘、支氣管炎、甲狀腺腫大等癥。
(4)拍打肩部
[作法]手持砭板的板尾,用砭板前部的板面,自內向外拍打左、右兩肩的上部。
3.四肢砭石保健法
(1)刮上肢內側
[方法] 用砭石的砭背自上而下刮上肢內側。
[功效] 促進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陰心經)的通暢。預防和治療心、肺疾病,手臂疼痛、麻木。
(2)刮上肢外側
[方法] 用砭石的外弧形板刃自上而下刮上肢外側。
[功效] 促進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大陽小腸經)的通暢。預防和治療便秘、泄瀉、手臂不能舉、疼痛。
(3)刮下肢內側
[方法] 用砭石的板背自上而下刮下肢內側。
[功效] 促進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陰蹺經脈、陰維脈的通暢。預防和治療肝、腎疾病、腿痛麻木、行動不便。
(4)拍打四肢
[方法] 四肢放松,用砭板的板面拍打四肢肌肉部分。
[功效] 消除疲勞、清熱解毒。
十三、砭術要決
砭術要訣,施砭術時,對患病根據病情要選擇適當大小的砭具刺激,即點穴位,不是針而采用砭具刺激穴位中點,不必刺過體表,或用在皮膚上施熨法,熨似灸,熨其外而不能灼其皮膚。三曰摩法,摩即按法,摩圓周形或反復運作,而不能振動骨骼深部。施以砭術的秘訣關鍵在于動,因為氣血不和,則患疾病導致病痛,施砭術的點法,熨法和摩法。均以手操作砭具活動為機要,手到而病除.現在很多人為了省事把砭石放到微波爐的方法不可取.
砭之用,首在于熱。人生則熱,死則冷。病每起于冷熱不調,砭術一以熱救之,起死回生則熱。熱之為用,大矣哉。偶有奇癥,宜用冷砭,則在例外。
砭之訣,惟在乎動。血氣不和,則疾痛起。點也、熨也、摩也,皆動之機也。以砭行之,手到而病自去,疾痛乃若失焉。豈不神乎其技哉。
砭石治療統稱為砭術,是中國古老醫術之一。漢朝時期失傳至今,于上世紀90年代重新發現,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醫學溯源。現代砭術治療于近十年開始復興,諸多較正規的中醫醫院已采用砭石和砭術對患者開展治療,治療效果明顯
十四、砭石的五大特性
1、安全性:通過國家權威部門的檢測砭石不含有有害物質。
2、成分:含有四十多種有益于人體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以及人體所必需的鈣、鎂、鋅、鉻、鍶、硒等20多種抗衰老元素。
3、遠紅外射線:砭石有奇異的能量場,作用于人體皮膚表明可產生極遠紅外輻射,其頻帶極寬,遠紅外頻率可達范圍為7~20微米。
4、微晶結構:是晶體粒度小于0.03mm的方解石微晶巖體,其質感非常細膩,摩擦人體使人感到非常舒服。
5、超聲波:砭石每摩擦人體一次就能產生有益于身體健康的超聲波脈沖,平均超聲波脈沖次數可達3708次,頻率范圍為2~200萬赫茲是所有材質之首。
十五、主要研究著作
砭術治療初探
該書是我國第一部關于砭石治療和中醫砭術系統理論與臨床治療相結合的學術著作。適合中醫院校師生、中醫臨床醫師、針灸師、推拿按摩師以及喜愛中醫的讀者閱讀。本書以教材形式,較全面地將中醫理論與砭術操作手法通俗地展現給讀者。
全書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總論概括地論述中國砭石和砭術的歷史沿革及現代挖掘,將祖先遺留的中醫砭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體現了中醫砭術的歷史性、實用性和科學性。中篇砭術基礎以中醫基礎理論在砭術中的應用為重點,闡明砭術治療的原則和實踐。下篇各論共分9章108節,包括百余病癥。各病癥分別述中西醫病名、臨床表現、病因病機、西醫診斷、中醫辨證和治療操作。有些典型病癥還附有醫案舉例。具備中醫理論基礎知識的讀者,參考《經絡學》、《腧穴學》等教材與《砭術治療初探》同時閱讀,尤能增強理解和興趣。
實用砭石療法
本書是一部有關砭石療法的專著,本書的特點在于“實用”。本書作者將自己多年的砭療實踐,結合古書記載和前人的經驗,對砭石療法的臨床應用進行了整理與充實,從中醫基礎到臨床進行了較系統的論述。以外科常見病為主分別介紹了使用砭石療法常用操作手法;并介紹了20種內科病、21種外科病、1種五官科病、2種婦科病、2種兒科病的診斷和砭石療法,并附有治療手法照片。內容嚴謹,可操作性強。
新砭石療法
砭石療法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非藥物療法,于漢代失傳。1984年作者在四川省對一處石器時代遺跡考察時發現了一塊砭石,由此引起了對砭石乃至中醫一系列基本問題的思考。本書分為:什么是砭石及其起源、發展與失傳;發掘砭術,什么是砭具佳石,新砭具的制作;砭術十六法;砭石療法的基本原理及保健法;常見砭石療法;80余種病癥的砭石治療;砭術與其他醫術的配合應用等幾部分。
十六、砭石器具
砭石手鐲
中醫認為上品砭石有安神、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是加工制作醫療器械的上品(主要用來制作刮痧板、砭錐、砭砧等,近來被加工成各類飾品,但依然屬于中醫健康保健類范疇,而并非純飾品或珠寶)砭石是通過.微晶.紅外和脈沖的波段來達到一些治療和保健的.脈沖是通過摩擦起熱的感應成為波浪走型,而砭石不單是作為一個簡單的刮痧工具來應用那么簡單.古人在沒有獲得煉鐵術前就是靠砭來治療傷痛.疾患.古有砭針.砭刀等醫療工具。用現代醫學手段檢測,泗濱砭石可以發出許多對人
泗濱寶砭石梳子
體有益的遠紅外射線和超聲波脈沖,促進微循環、調理新陳代謝,相當于遠紅外治療儀 + 超聲波治療儀。
砭石一是靠他自身蘊涵的能量.來激發人體的潛能.主要還是靠我們自己合理的加以運用.也就是會使用他.也只有合理的運用到適合的位置.方法上才能起到神奇的功效.并不是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樣帶上就可以萬事大吉.凈化肝腎等臟器,排除多余的毒素,能全面增強人的免疫能力.......這就是神奇的石療!對于頸椎病,腰椎病,偏頭疼,腦血管的預防及治療.風濕療效尤為顯著,通過砭石療法可有效預防感冒,老年人和病重患者療效更佳.真是有病治病,無病防身.
其實,砭石并不陌生,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沒有藥理知識,每當身體不適時,就抓起火堆旁被烤熱的石頭進行熱敷和刮拭,他們慢慢發現,一些特殊的石頭對于病痛頗有療效,于是逐漸總結為中醫的精華之一 —— 砭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