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張瑞敏:“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鮑爾默被蘋果的董事會要求退位時說:“我是舊時代的象征。”諾基亞被微軟收購時說:“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可我們依然輸了!”
大家有些許傷感嗎?可以上說的還是企業之間或企業內部持續技術進步的競爭。企業對企業的顛覆是一種顛覆,但是最大的顛覆是時代對時代的顛覆。大家都知道,從人類社會開始,我們經歷了農耕文明、農業文明,到工商業文明,再到今天的互聯網文明。少丹老師有篇演講的題目是:世界的未來是互聯網,互聯網的機遇在中國!
這個話題一直讓我魂牽夢繞,為什么說互聯網的機遇在中國?今天,試圖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話題,如有不對,歡迎拍轉!
1840年以來,鴉片戰爭、八國聯軍進北京、甲午戰爭、抗日戰爭,我們受到了西方列強、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踐踏,更讓人痛徹心扉吧?這與其說是國與國之爭,不如說是農業文明與工商業文明之爭
當工商業文明興起的時候,它一定會挑戰原有的農業文明,這是古老的中國轉型期不得不經歷的階段。全世界四大文明,唯有中華文明存續至今,其它三大文明已隨著歷史的長河煙消云散。農業時代是中華文明最輝煌的時期,思維方式主體是儒家文化。據英國科學技術史學家李約瑟說,從宋朝到明清時期,中國的GDP占全世界的1/3,人口占全世界1/4,技術發明占全世界的70%。也有人說人類歷史上的文化中心有三個,一個就是公元7世紀的長安,19世紀的巴黎和今天的紐約。那時的長安、洛陽、揚州,中華文明非常精彩,而且由于絲綢之路、和日本的交往,所以長安成為世界文化和經濟的一個不可動搖的中心,這一點全世界都公認。
中國輝煌時,歐洲另外一個帝國瓦解了,隨著羅馬帝國的瓦解,歐洲進入中世紀,漫漫長夜的一千年啊!(今天的我們要時刻警醒)一千年太久,歐洲文藝復興,迅猛發展進入工業革命。而我們呢?恰恰儒家文化太強大、輝煌時間太長,到了明清,我們自滿、保守、不開放、文化不斷下降、創造力不斷下降,始終阻礙我們不能全面進入到工商業文明。日本也是東方文化,也受儒家的熏陶,但是日本為什么率先實現了工業化呢?我們從背后的文明根源來看,日本是沒有很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的,隋唐的時候,日本全盤唐化,1868年明治維新的時候,它又全盤西化。
在今天,又由工商業文明走向了互聯網文明。無論什么樣的社會,只要踏上了互聯網這部上升的電梯,其社會結構就會發生變化。文明的演化是單向不可逆的(前面幾千年歷史已經證明),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創新者的窘境》一書的作者克里斯森說:“發明了某個事物的人,往往是最后一個看到它過時的。”日本自身由于沒有特別深的民族文化根基,所以在進入工商業文明時它轉身相對容易得多。如果說影響中國農業時代長達三千年的儒家文明會陷入窘境的話,那么工商業文明也難免會陷入窘境。牛頓說:宇宙就是一臺大機器。在過去350年的西方文化中,整個工業革命和工商管理,都是建立在牛頓力學思維模式之上的,成為了整個西方國家的一種主導思維模式,在各個領域都是如此。它的終極目標就是科學管理和利潤最大化。而今天,量子力學、零利潤、免費、全球自組織、混沌管理初露端倪,資本的逐利和利己本性,西方文明窘境已然顯現!
一個沒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一個沒有文明的世界更是沒有未來的!靠著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的雄渾支撐,中華民族才歷劫不死!今天,互聯網成了我們的基礎設施,它的本質是連接,整個世界因為互聯網而深度互動、深度參與,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協調合作是必然選擇。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中華文明的精髓,當互聯網遇上從未中斷的五千年中華文明,此乃天意,互聯網的機遇一定在中國,由中國帶領整個世界進入下一個農業文明的璀璨與工業文明的璀璨有機融合的互聯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