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阿里榮威聯合發布首款互聯網汽車,根據此次發布會上的信息報道,總結其對物聯網的理解:
1、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就是萬物互聯網;
2、只有當汽車變成互聯網一部分的時候,才迎來真正的萬物互聯網時代。
物聯網就是萬物互聯網
王堅作為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在互聯網汽車的發布會上表示:大家都不要再糾結什么叫物聯網了,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就是萬物互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最準確的定義就是萬物互聯網,并說很多人羞羞答答談萬物互聯,但是沒有把“網“加進去。
在我看來,物聯網這一概念甚廣,或者可以說一個泛概念,覆蓋所有領域,雖然物聯網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但大多數人依然陌生、也低估物聯網的影響,作為致力于傳播物聯網相關信息的資深人士,我希望全社會能重新審視物聯網,所帶來的改變不僅只是技術層面,而是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全面的改變。
但一場發布會就暴露出阿里對物聯網的認識,物聯網概念首次提出是1999年,但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也就是說物聯網存在已二十幾年,但對互聯網巨頭的阿里,居然還說別人在糾結什么叫物聯網,甚至直接把Internet of Things說成萬物互聯網,不敢恭維。
在2005年的WSIS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發布《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引用了“物聯網”的概念,至此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和中國等國家紛紛推出本國的物聯網相關發展戰略,均希望在新一輪信息發展中搶占先機。
但物聯網包含甚廣,于是一些科技巨頭就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包裝各自物聯網概念,最典型的就是多年前如IBM的智慧地球、思科的萬物互聯以及通用電氣(GE)工業互聯網。
請注意,商業機構倡導的物聯網概念,其他商業機構需要慎重引用,就如西門子不會說自己做工業互聯網,西門子作為全球工業4.0典范,旗下安貝格工廠是歐洲乃至全球最先進的數字化工廠,而(通用電氣)GE則代表著美國工業4.0踐行者,并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所以西門子不可能會說是做工業互聯網。
思科不會說他們做智慧地球,IBM也不會說做萬物互聯,畢竟智慧地球概念由IBM提出,萬物互聯概念則由思科所提,將人和信息加入到互聯網中,人,程序,數據和事物結合一起使得網絡連接變得更加相關,更有價值,所倡導萬物互聯讓世界變的更美好。
而物聯網概念是被國際組織或機構定義、引用,至此在全世界范圍內統一“物聯網”一詞,形成全球話語標準,全球任何國家及企業均在制定物聯網相關戰略、政策。但作為某一行業龍頭企業,想引用智慧地球、工業互聯網、萬物互聯等概念就需要深思慎重,因為這都是商業機構所提概念,另外所倡導萬物互聯這一概念也并沒有忽視互聯網。
王堅表示聽過很多場關于物聯網的論壇,物聯網的“物”到底在說什么,那個“網”到底在說什么,大家有意無意把互聯網給抹掉了,我只能說他所參加的物聯網論壇忽視了“網”,并不是所有人(論壇)都忽視了這個“網”。
汽車聯上互聯網 標志著萬物互聯時代到來
為何阿里拋出只有汽車聯上互聯網后,才能算真正迎來萬物互聯網的時代?阿里和榮威的互聯網汽車發布會,其實就兩個大佬在一起扛著互聯網概念賣車而已,甚至阿里巴巴集團技術主席王堅不忘調侃了樂視汽車,說有人花了兩年才把PPT做完,阿里不僅把車做好了,而且下個月你就可以買得到。對于大佬之間的隔空“吹與貶”習以為常不做評論,但對于阿里大談特談互聯網汽車之時,無非是在榮威車上搭載了其車載系統罷了,還談不上那么高逼格。
在發布會上王堅表示:我非常自豪,今天在雙方的努力下,真正迎來了萬物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于阿里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這番激情高昂的言論,我只能說不要太認真,認真就輸了。
在互聯網時代,中國誕生了以BAT為代表的巨頭,在全球十大互聯網公司當中,中國占據四位,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大國。然而,新一輪的信息革命已經開始轉向物聯網,長期關注物聯網產業的楊劍勇看來,當今,不管是科技企業,抑是傳統企業,亦對物聯網充滿期待。
面對信息科技從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到物聯網的延伸之時,作為中國互聯網巨頭的阿里巴巴在格局、高度上需要重申審視,因為阿里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談萬物互聯網概念之時,同一場發布會現場的阿里CEO張勇則在談萬物互聯,張勇表示,未來一定走向萬物互聯。
要想在物聯網時代有所作為,各企業內部須在未來趨勢上統一思想,另外切記:慎重引用其他商業機構所倡導概念,如果有實力可以創造一個概念出來,就如GE的工業互聯網,否則就引用官方統一說辭--物聯網。
聲明:本篇文章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覺侵權,可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盡快處理。(郵箱:wubf_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