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條件的科學—— 神經聯想之調整 (二)
安東尼羅賓發現大部分原因是跟所采用的療法有關,但是與這個人企圖改變的決心的強弱有關。
安東尼說:我也注意到有一些案例,在幾年之后又恢復成原來的情形。比如說,有人抽煙。我讓他將抽煙和巨大痛苦,不抽煙和快樂聯想起來。一旦產生了聯想他們的行為就改變了,他們的潛意識里為了要避免痛苦而尋求快樂,自然而然的不再抽煙了。但是設計的觀念基本上也很令我困擾,也就是我讓人們以為一旦我使他們改變,他們就再也不要變回原來的情況,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兩三年之后,或許因為某種原因,他們又開始抽煙。然后他們說:“安東尼,你的方法不管用啊”我告訴他們:“不管用是什么意思?它有用了三年哪!”他們說:“是啊,可是不是永遠有用”于是,我發現出新的觀念,這種觀念會造成大大不同的效果。
安東尼羅賓舉例來說,最近有人來我家修鋼琴,這部鋼琴用了很久需要調音,主要是我的小孩在學鋼琴。所以修鋼琴的人來了,幫這臺很豪華的鋼琴調音。各位可能知道,調音的方式,是改變那個鋼絲的松緊,因為鋼琴用久了,鋼絲變得很緊,所以必須需要調整,聲音才會好聽。當他在調音之后,我問他說:“這樣可以了吧”可是他說:“我下個拜托還要來”我問他:“這是什么意思呢?我以為你已經調好啦。”他回答說:“是的,但是因為這臺鋼琴很久沒有調音,不可能一次就能夠調整好,所以我必須要重新調音,讓它維持現在的狀態。我必須調整這些鋼絲保持這樣。”我說:“難道你不能只調整一次,保證永久嗎?”他說:“因為鋼絲已經拉了很久了,就是需要不斷地調整它。”在他走之前再試試,發現已經有一些鋼絲又回到老樣子了,所以他一周之后還會再來。然后,我想大概兩個星期之后,他還會再來。再來,每一個月、每三個月,最后每六個月都會再來一次。即使保持現狀,他也要每年來兩次來調整它。那也是我對人生的比喻,我并非某天重新設計我的人生,而后它就成功了、美好了。我大多的成功經歷是由于我每天調整自己保持最佳的狀況,盡量感受、盡量付出,那就是“神經聯想的調整”。那就是我不談設計卻說“調整”。
安東尼接著說,比如,如果你想強壯身體,你不會只去運動一次,之后就認為“現在我會一輩子健康”,因為你必須要持之以恒,你要做的是調整,讓運動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之后你便會開始上癮,那會成為你生活形態的一部分。你不會起床之后不刷牙、你不會起床之后不洗頭、不洗澡,所以你不應該起床之后不調整你自己走向成功。所以想想,把這樣當作生活形態,把成功作為每天設定的目標。
PS:成功的速度與企圖心的強弱有關,與采用的方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