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笙
南商與南海夢
非常有幸,2013年3月25日我參加了南海區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現場聆聽了書記和區長對“南海夢”的詮釋,“讓南商再出發,共同鑄造南海夢”像一個嘹亮的號角,在這個春天吹響了每一個南海商人心中的主旋律。
書記提出的“富民強區,幸福南海”是“南海夢”的高度概括,而實現這個南海夢,離不開為南海區經濟貢獻十分之七強的民營企業(南商)的做大做強。而換個角度,也只有“南海夢”才能造就“南商”這個品牌。如果沒有“南海夢”,如果不能實現“南海夢”,“南商”的金字招牌也必然黯然失色,缺乏持續的生命力,因此,我認為,“南海夢”和“南商”是一胎雙生、相互依存的。
如果我們僅僅從地理區劃來定義,南商的概念毫無疑問是缺乏公信力的。僅以地理區域為標志,為什么不是每一個地方的民營企業都被成為“某商”?而就南海來說,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這里已經擁龐大的民營企業家群體,而為什么到今天才被稱為“南商”?
而在我們豎立“南商”品牌的過程中,必須是由內而外,先從骨子里打造做大做強的南商基因,然后經過長期甚至數代人的努力實現做大做強的夢想,才能成就真正成就廣為世人所認同的“南商”金字招牌,同時也實現了今天所提出的“南海夢”。
因此,實現“南海夢”的過程,也是一個打造南商基因的過程,反之亦然。
打造做大做強的南商基因
我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競爭格局,南商要突破滿天星星的現狀,實現做大做強的夢想,必須在創新、創業、轉型升級、行業協同、企業文化這些方面形成廣泛共識,進而成為南海民營企業自覺自發的企業意識和行為之中,從而持續打造具有南海民營企業鮮明特色的“南商基因”。
創新將組成了南商基因圖譜的序幕曲。談到創新,針對南海大部分規模偏小的民營企業,盲目要求大的科技研發投入實現高成本創新是不切實際的。而我們認為,因地制宜的低成本、小創新一樣可以改變世界,這個創新我們可以管它叫微創新。在過去的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強大的公司通過龐大而封閉的研發體系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再通過強大的營銷體系賣個消費者,消費者并不占主導,消費者很被動,那是一個通過強大的營銷賣給消費者的時代;而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個新的尊重用戶體驗的時代已經來臨,結合傳統產業的市場地位給產品加入微創新是南商承前啟后的轉型出路。而適合南商的創新模式有兩點很關鍵:第一從小處著眼,貼近用戶需求心理,第二快速反應,不斷試錯。談到第二點,創業精神就顯得很重要了。
我們談創業,不應該僅僅理解為投資創辦新的企業實體,廣義上,現有的企業為轉型升級所做的變革努力也是一種創業。企業要充分發揮核心競爭力,快速反應,不斷調整,就必須把自己所不擅長的那部分業務職能外包出去從而更加聚焦于自己的核心業務,而相關的專業外包公司能提供更加專業、優良的服務,降低這方面企業的成本。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企業可以在一個跨越空間時間限制的彈性生產框架之中,高效地“整合”或“疏散”傳統上認為的“內力”和“外力”的各項資源,并讓這些相關聯的資源要素發揮價值,讓企業專心充分發揮自己的已有優勢,這是一個雙贏或者多贏的局面。我們要清醒認識到,目前滿天星星的南海民營企業,而要達到跟得上全球內行業領先的企業發展水平,沒有專業的外部專家的幫助,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知識、資源和力量,順其“自然”地實現跨越式成長毫無疑問是不可能的!南商把創業的魄力和行動落實到企業學習和企業架構層面,自覺自發的轉型升級和打造適應行業協助的企業現代化生產經營方式構成南商基因圖譜的兩道主旋律。
有生機、有活力、有影響的南商文化,構成了南商基因圖譜的高潮樂章。老子云:“執大象,天下往”是知大道所歸,即天下所歸。弘揚中華文化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羅萬象、生機無限的偉大精神氣質,南商要做大做強,揚名立萬,就必須堅持放眼世界的胸懷和格局,擔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勇立潮頭的責任,從精神層面上,發揚和繼承康有為的勇氣、黃飛鴻的義氣、葉問的大氣!
結語:轉型升級,由我出發,成就南海夢
最后,大義微言:“正企先正人,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企業的夢想、企業的學習、企業的格局、企業的文化,歸根到底是由企業家自身的胸懷、格局、意識、修養所決定的。
廣大的南海企業家,必須拿出“創新有為”的勇氣和魄力,由我出發,轉型升級,由我們這代南海企業人開始打造做大做強的南商基因,讓南海的夢想,從這個春天出發,走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