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笙
引言:
2013年3月25日,南海召開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讓南商再出發,共同鑄造南海夢”成為這個春天里南海人心中的主旋律。作為一名南海人,我有幸出席了這次盛會,親耳聆聽領導們的周公吐哺,親身感受企業老板們的躊躇滿志,在激情澎湃之余,咨詢師的職業習慣又讓我腦海里冒出更多的思考。
何為南商
以前“浙商”、“晉商”、“徽商”、“臺商”、“港商”聽多了,我在佛山生活了三十五年,在南海也生活了有十年的光陰了,看著家門口的千燈湖區域的高樓如春筍般冒起來,也看到很多身邊的本地朋友身家不菲生意發達,可在我心目中,我都只是認為他們是“南海老板”或者“南海有錢人”,南商對我還真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第一次聽到南商,是我半個多月前參加南海工商業聯合會直屬商會的春茗團拜暨《財富品質-南海商界》創刊會活動上,我提請北京大學的院長為活動題寫的題詞:“南商品質,海納百川;轉型升級,財富金路”,通過工商聯商會的活動,讓我逐步腦海里對南商有一點點概念。
我相信,這種對南海有錢人的熟悉感和對南商稱呼的陌生感交織在一起的矛盾心理并不僅僅只有我,帶給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何為南商?這個問題或者要改成另外一個問題比較恰當,為什么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南海已經生產了這么多“有錢人”群體,而到今天才被稱為“南商”?
我認為,當我們用一個鮮明的標簽來指稱一個群體的時候,必然是這個群體已經有了非常鮮明的特征輪廓,如果我們僅僅從地理區劃來定義,南商的概念毫無疑問是難以被廣泛接受的,這個道理不用多說也很明白。
所以,當我們提出“南商”這個概念的時候,何為“南商”必然會成為相當長時間需要探尋的問題,從內涵來說,“南商”群體必須具備穩定和鮮明的地域性格,從外延來說,“南商”品牌必須有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市場產業版圖中占據相當份量的影響力。
因此,給南商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并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動機,我認為解讀這個問題時間和實踐才是唯一檢驗的準繩,本文的任務是討論讓南商成長的基因。
企業成長的基因
作為更普遍的討論,我們先看看什么是讓企業成長的基因。
如果把企業比喻成一個人,按照馬斯洛教授的“基本需求層次理論”,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要所組成,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后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要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展的境界或程度。因此,企業成長的內在力量也是業務的動機,而業務的動機也是由不同性質的業務發展需要所組成,類似人類的需求層次,可以分成企業生存的需求、抵抗風險的安全需求、社會定位歸屬的需求、得到市場尊重的需求以及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組織自我實現的需求。這每一層次的企業業務需求的滿足,也將決定了企業發展的境界和程度。
那么,我認為企業第一個成長基因,就是企業的業務動機,或者通俗說企業的夢想。沒有夢想的人毫無疑問是做不大事業的。正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經典語錄:“成功者一定是用自己的夢想去點燃別人的夢想,是時刻播種夢想的人。”成功的商人懂得把財富放在恰當的地方,就是幫助哪些有夢想的人(包括自己)去實現夢想。
回頭來看什么是企業的成長?對于企業的成長有很多解讀,比較通俗的說法是生意做大了,賺錢更多了,員工越來越多了,經營更穩健了。套用流行的平衡計分卡的理論,成功的企業要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角度同步發展,如何讓企業達至成功毫無疑問是企業老板們朝思暮想的事情。
2004年,IBM在全球范圍內開展了一次包括中國企業家在內的CEO調查,問題是回答什么才是促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取得成功的關鍵要素時,450名被訪問的CEO給出了相似的回答:差異化、快速反應和高效率。如果說強有力的差異化價值主張代表企業的夢想,是實現增長和盈利的核心動機,而同時企業必須能夠感知客戶和市場的變化并快速做出反應,而且能夠以靈活方式調整管理結構和業務流程,以保持生產率和降低風險。
差異化關乎戰略的制定,而快速反應和高效率則關乎企業的戰略執行力。為了適應市場發展變化的步伐,企業必須不斷地優化自己的企業管理和業務運作,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對市場的反應速度,這些都涉及到企業由內而外的全方位變革和優化,讓企業從當前向行業領先的企業形態轉化,這個過程就是企業轉型升級。
企業的轉型升級換一個通俗點的說法就是企業的學習,對于企業的成長,我們可以說這是企業第二個成長基因。學更優秀的理念,習更高級的方法。人生也何嘗不是如此?如果離開了學習,我們只能一天天地變老,而不是一天天長大。
企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對企業成長背后的業務動機和所組成動機的多種不同性質的業務需求的滿足,因此,今天企業級的業務優化必然也是從上到下覆蓋到這些企業各個層次的基本需求。覆蓋企業各層次基本需求的企業治理和經營活動,從上到下是企業戰略、企業變革和業務創新、企業業務治理、企業IT治理和企業的基層業務運作和執行,分別對應了企業五個層次的基本需求。所以,企業為了完成轉型升級和業務優化,必須在這五個層次開展的系統和長期的工作,包括了戰略研究和制定、變革實施和推廣、業務模式創新、組織和流程優化、企業IT戰略、企業信息資源管理、業務運作、企業應用系統建設、系統運維等等。
企業發展戰略的執行是需要依賴企業多個要素的互相配合的,對人、流程、技術要做統籌的組織和安排。從這個角度,企業第三個成長基因是清晰的戰略發展藍圖和轉型升級路線圖,或者說是企業的架構。企業架構是一種對企業多角度的綜合描述,它反映了企業的人、流程、技術的組織和安排的歷史沿襲和未來趨勢。如果說,企業的夢想(戰略目標)是讓企業做正確的事情,那么代表清晰的戰略發展藍圖和轉型升級路線圖的企業架構,是幫助企業正確地做事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文化是靈魂。任何經濟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文化賦予經濟發展以深厚的人文價值,使人的經濟活動與動物的謀生行為有質的區別;文化賦予經濟發展以極高的組織效能,促進社會主體間的相互溝通和社會凝聚力的形成;文化賦予經濟發展以更強的競爭力,先進文化與生產力中的最活躍的人的因素一旦結合,勞動力素質會得到極大地提高,勞動對象的廣度和深度會得到極大地拓展,人類改造自然、取得財富的能力與數量會成幾何級數增加。”企業也是一支人組成的部隊,而沒有靈魂的部隊是缺乏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企業文化力量對企業管理制度、治理體制的導向和引領作用十分明顯。良好的企業文化環境,對工作和生活其中的人們(利益相關者)產生著同化作用,進而化作維系企業、個人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要化解企業內部的各種矛盾,必須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勵作用,發揮先進文化的凝聚、潤滑、整合作用。所以,培養健康向上正面的企業文化價值觀,讓企業的利益相關者自發自覺地為企業成長貢獻力量和才智,必然是企業最為重要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成長基因。
可以說,夢想、學習、架構、文化,構成了企業共同的成長基因和遺傳信息。我們說,正如生物的基因對于生物的成長的決定性作用,如果企業這四個基因變異或者缺失,必然也會帶來企業成長的畸變或者夭折!
打造南商的基因圖譜
回顧南海民營企業的成長,我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南海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政策環境是過去南海民營經濟得以蓬勃發展的主要誘因,加上南海人敢吃螃蟹、吃苦耐勞、勤奮務實的性格,造就了改革開放前期“南海模式”的經濟奇跡。在南海,不少民企掌舵人多是農民出身,白手起家,利用南海天然的區位優勢,讓很多有膽洗腳上田的農民跟著感覺走就“喝了頭啖湯”,成為先富起來的一批人,所以南海民營企業過去能興旺發達,不能不感謝這三十年的天時和地利,那時的南海就像土壤肥沃的地方,撒把種子都能獲得好收成。
南海企業家多來自于農民,雖然他們大多經歷了艱苦奮斗的發家過程,而“小富則安”很快成了這些人的標簽,兜里有一塊錢也只做八毛錢的事,但蘇商和浙商只是有一塊錢也要做三塊錢的事情。“小富即安”的心態歸根到底就是缺乏夢想和格局的縮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處長丁力說:“在南海,中小企業為什么這么多?大家都要做老板,誰都不理誰,急功近利”。南海民企大多規模比較小、分散,家族式的民企往往在二代以后,就分家分拆,所以南海集團公司很少,而江浙集團公司很多。集團公司至少體重更大,規模效益更好。在改革開放初期,當時市場是一片空白的,沒有太多的競爭,只要靠個人奮斗做出產品就不愁沒有銷路;可是如今在全球化市場的背景下,南海的企業一下子就面臨全國甚至全球最優秀的同行對手面對面的交鋒,單靠吃苦耐勞、薄利多銷的路子已經不好使了,在這種情況下,南海民營企業家必須尋找出路,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南海區委常委梁耀斌可謂一語中要害:“在新的歷史環境下,南海民營經濟要獲得更大的發展,企業家的思維和眼界必須也要同步更新”。
對照上文企業成長基因的觀點,首先從企業夢想的層面,我們需要樹立南海民營企業的發展標桿,確立做大做強的目標追求。一群沒有夢想的爆發戶,只能被稱為有錢人,不能被成為商人,因此,3月25日鄭區長那篇關于南海夢的長篇講話可謂語重心長。而夢想如果不能和南海本身的區位優勢相結合,將來不能成為現實的夢想就變成了沒有意義的空想,那么南商之夢應該是什么呢?鄭區長的講話從多個方面對南商夢做了解讀,我的理解是,把南海民營資本和產業與國內外先進的科技和管理元素相結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行業專家的創業夢!
創業和創新,組成了新南商基因圖譜的序幕曲。
談到創新,我這里引用英國曼側斯特信息發展中心主任,理查德.希克斯(Richard Heeks)剛剛發表的《為金字塔底層進行IT創新》(國內由清華大學陳文光教授翻譯,發表在《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13年1月刊)一文所論述的為新興增長市場開發技術的新方法的觀點:“傳統的信息技術創新方法是由位于加州或者麻省某個信息技術實驗室附近,得到充分經費支持的研發團隊完成的…然而在生產面向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低收入消費者的合適產品時,這種模式就遇到困難,甚至失敗…”,針對被稱為金字塔低端的低收入國家的新興市場,理查德提出了六種新興的創新模式,包括“利用中介的創新”、“合作創新”、“草根創新”、“節儉的創新”、“傳播創新”和“逆向創新”,針對南海大部分規模偏小的民營企業,我們南海民營企業沒有像國際大公司那么有錢,沒有那么多專家,沒有研究院,可是我們一樣會創新,而且小的創新一樣可以改變世界。這個創新我們可以管它叫微創新。在過去的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消費者并不占主導,消費者很被動,那是一個通過強大的營銷賣給消費者的時代,而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個新的用戶體驗時代已經來臨,結合傳統產業的市場地位給產品加入微創新是南商承前啟后的轉型出路。而適合南商的創新模式有兩點很關鍵:第一從小處著眼,貼近用戶需求心理,第二快速反應,不斷試錯。談到第二點,創業和創業精神就顯得很重要了。我們談創業,不應該僅僅理解為投資創辦新的公司,從更廣義的層面,企業為轉型升級所做的變革努力也是一種創業。企業要充分發揮核心競爭力,快速反應,不斷調整,就必須把自己所不擅長的那部分業務外包出去從而更加聚焦于自己的核心業務,而相關的專業外包公司也能提供更加專業、優良的服務,降低企業的成本。
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工業生產性服務業的虛擬化、網絡化成為可能,這種服務方式也日益凸顯其優越性,促進企業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在一個虛擬化的框架之中,高效地“整合”或“疏散”傳統上認為的“內力”和“外力”資源,并讓這些相關聯的結構性要素發揮市場價值,充分體現企業的現有優勢,這是一個雙贏或者多贏的局面。
因此,落實到企業學習和企業架構層面,轉型升級和行業協助構成南商的成長基因圖譜的主旋律。我們要情形認識到,目前滿天星星的南海民營企業,而要達到跟得上全球化經濟發展步伐的企業級業務優化,沒有專業的外部專家的幫助,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知識、資源和力量,順其“自然”地成長毫無疑問是不可能的。
最后,打造有生機、有活力、有影響的南商文化,必然構成了南商成長基因圖譜的高潮樂章。南商文化乃至南海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精髓,提煉出南商精神的文化內核,需要以當代南商人的實踐為起點,在將來的歲月中不斷打磨和淬煉,用時間來打造出南商的金字招牌。
在最近的微博中,我斗膽提出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象無形,厚德載物”,老子云:“執大象,天下往”是知大道所歸,即天下所歸。中華文化的特點,是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羅萬象、生機無限的偉大精神氣質,可以說,南商要做大做強,揚名立萬,就必須堅持放眼世界的胸懷和格局,擔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勇立潮頭的責任,發揚和繼承康有為的勇氣、黃飛鴻的義氣、葉問的大氣!
結語:轉型升級,讓南商再出發
差異化、快速反應和高效率,西方式的成功智慧;天時、地利、人和,道法自然,中國的功成哲學。
乘著十八大吹起的政策春風的天時,抱握南海身處中西市場和文化交匯點的地利,我們通過對南商成長基因的持續解碼、重構、宣貫工作來凝聚南海商界的人和,順應政府的扶持,借助商會的力量,讓廣大的南海民營企業掌門人從“土”老板也轉型升級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家。
讓我們一起再出發,用我們的努力從這個春天走向明天。
(初稿于2013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