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需要的新思維
張靖笙
互聯網時代需要互聯網思維,很多人對互聯網思維還沒有吃透,忽然之間,5G就來了?;ヂ摼W上關于5G的信息鋪天蓋地,尤其是美國當權總統為了5G明火執仗地與中國和中國企業為敵,不惜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
目前,5G技術已趨于成熟,5G網絡示范區、試點應用逐步落地,5G應用案例消息頻出,5G智能手機已經面世,2G甚至3G網絡已經開始“退役”,5G的應用場景正在遍地開花,雖然現在大部分國人都非常享受4G帶來的各種生活便利,5G網絡并不是簡單的“4G+1G”,面對這場驅動萬物互聯的通信技術變革,各行各業都異常興奮,在可預見的未來,5G+物聯網勢必成為“下一輪科技革命”。面對新的場景化帶來的挑戰,“5G+”或許會取代“互聯網+”,成為新的時代變革者。在上一波互聯網革命來看,很多企業和人因為沒有互聯網思維而失去了競爭優勢,把舞臺讓給了有這樣思維的玩家,而今天“5G+”并不是簡單的“4G+1G+”或者“互聯網++”,所以,很有必要在“5G+”時代的起點重新審視互聯網思維,并且與時俱進地提出適合“5G+”時代的新思維。
我們可以先回顧互聯網思維,比較流行和系統的互聯網思維有四個核心觀點(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免費的商業模式、顛覆式創新)和九大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筆者歸結為“大眾通過互聯網聯合倒逼企業快速更新商業邏輯”的時代議題,互聯網商業邏輯有六大特征要求:大數據、零距離、趨透明、慧分享、便操作、惠眾生。這些特征要求放到傳統的大工業時代,幾乎難以得到傳統企業家和經濟學家的接受,甚至連公認先驅的企業戰略大師邁克爾·波特在2001年公開發表的文章《互聯網與戰略》旗幟鮮明地指出:“互聯網業務的許多先行者,無論是網絡公司還是傳統公司,它們的競爭方式幾乎都違背了戰略的方方面面?!钡聦嵣希ヂ摼W確確實實完成了屌絲(傳統經濟中默默無聞的大多數消費者用戶)對商業話語權的逆襲,倒逼傳統企業做出一百八十度的改變。工業文明時代的經濟學是一種稀缺經濟學,而互聯網時代則是豐饒經濟學。根據梅特卡夫法則與摩爾定律等理論,互聯網的三大基礎要件——帶寬、存儲、服務器都將無限指向免費。在互聯網經濟中,企業壟斷生產、銷售以及傳播將不再可能。平心而論,這種互聯網經濟對于絕大部分傳統企業的倒逼是很苦逼的,絕大多數的傳統企業缺乏實現互聯網巨頭們羊毛出在狗身上驢買單的資本和條件,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
筆者也是大概五六年前被互聯網思維洗了腦,才把自己的職業重心慢慢從企業信息化的小數據池塘跳出到互聯網大數據的海洋,自己經歷了一場自我思維的“大數據革命”,互聯網對傳統商業的顛覆已經是事實,今天這個時間點互聯網思維也已經失去啟發和指導的先機,而在筆者看來,“5G+”不失為廣大傳統企業跳過互聯網思維實現翻盤的好機會,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提出和形成新的“5G+”思維是非常有長遠意義和現實價值的!
筆者提出的“5G+”思維也是有四個核心觀點-----共生至上、智能為王、共享的商業模式、融合創新,下面我先逐一解釋一下:
共生至上:筆者認為,用戶至上源于互聯網時代實現的人人互聯,體現了大眾通過人人互聯實現的買方商業話語權,而5G實現萬物互聯,人人互聯已經從主流退居到20%的位置,用戶至上在5G+就有些牽強了,事實上在5G網絡里面,大家都是數據用戶,也是數據生產者,所形成的是數字經濟中共生的社會關系,所以共生至上比較吻合“5G+”時代的要求。
智能為王: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全人類共識的時代發展潮流,5G的發展也沒有離開這個時代背景,我們可以把“5G+”看成真正邁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全球追求的智能化時代的大門,放在這個大的歷史發展規律,對“5G+”時代提出智能為王代替互聯網思維的體驗為王是與時俱進的,一方面,現在用戶體驗要求越來越指向智能化,另一方面,沒有智能也不會有持續的用戶體驗改進;
共享的商業模式:不管社會發展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相信“無限免費”可以作為商業的邏輯或者模式,這違反最基本的商業常識嘛,如果整個社會大家都是沒有付出的索取,生產力再發達的經濟基礎也靠不住,所以“無限免費”是不可持續的,而這幾年涌現的共享經濟的觀點也逐步成為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主流認識,而5G的到來讓可以共享的資源更加廣泛,共享方式更加便利,共享的手段更加多樣,共享的回報更加明顯,所以“5G+”時代應該是一個更加共享的營商環境;
融合創新:創新是不能停步的,可是一直以顛覆的方式來創新恐怕不可持續,互聯網對傳統經濟的顛覆也持續了近二十年了,到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可以顛覆的基本也顛覆了,再以顛覆作為創新的借口也越來越牽強了,5G會不會帶來一些顛覆式的創新呢? 我想當然還是會有的,在歷史上,一項技術帶動整個社會變革的事情通常遵循一個模式,是“新技術+原有產業=新產業”,如果說之前的“互聯網+”需要顛覆式創新是由于買賣雙方的商業主導權的易位,而“5G+”既然是一個共生至上的時代,“5G+”時代的創新也是各種生產力要素和生產關系多方融合的,包括產消融合、虛實融合、跨界融合、技術融合等等,融合必然是“5G+”的創新主流。
在這四個核心觀點的基礎上,我們也需要重新梳理當前流行的互聯網九大思維(業界也稱為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互聯網這九大思維是從用戶思維出發,基本上是一個以互聯網用戶體驗為中心引導商業變革的思維體系,用來指導廣大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變革難以生搬硬套。為了適應“5G+”時代的發展潮流,應該從兼顧廣大傳統企業數字化變革的角度提出“5G+”新思維體系出來,靖笙在這里整理和提出了下面幾個思維:
1.產消融合思維: “5G+”時代的數字化生產過程會有消費者(用戶)的大量參與和貢獻,而且將來產品在用戶使用過程中也會激發用戶更多的創新熱情,在用戶的引導下融入更多升級和更新而成不斷成為新的產品方案(包括數據),而這些創造性活動的成果也將擴大產品的受益群體和商業價值,從而成為數字經濟增值的一種常見的形式;
2.共享經濟思維:在產消融合的基礎上,“5G+”時代生產的商業動機越來越基于共享經濟的需求,并且更加開放和要求廣泛協同,所以參與商業活動不再只是為了交易買賣,而是為了協作生產,共同增值;
3.服務增值思維:共享經濟中資源的所有權已經逐漸失去意義,從共享車到共享房子,我們無需擁有這些車或者房的產權也可以享用,“5G+”時代的萬物互聯,讓可以共享的資源更廣泛,在此基礎上,一次性產品交易的買賣回報將被持續的服務增值的持續收益所替代,一錘子買賣干票大的想法在“5G+”時代由于信息的可回溯性越來越強而難有容身之地,很可能將來連在火車站賣茶葉蛋的也需要回頭客了;
4.持續升級思維:在服務增值的基礎上,將來產品沒有所謂徹底完工的狀態,所有的產品在使用的過程都是一個不斷升級、持續加工的過程,由于用戶將持續創造性地使用產品,產品的使用過程也成為產品融合創新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萬物聯網思維: “5G+”時代聯網功能對于所有產品都是標配,將來所有的產品都是聯網的,通過聯網來實現服務的交付和持續的升級,而且產品很多功能也需要有網絡才能實現;
6.萬物智能思維:因為萬物聯網,將來所有任何產品都可以隨時根據需要調用網絡上豐富的知識和信息資源,所以所有產品都將融入一定的認知和智能能力,也就是具備認知環境狀態和做出恰當反應的能力;
7.共產主義思維:隨著網絡實現所有生產資源的連接和共享使用,生產要素私有制的經濟基礎將消失,共產主義生產關系將逐漸成為人類社會化大生產的主流;而同時,由于消費的過程也是生產的過程,因此創造性勞動成為了人類的第一需要,相信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共產主義運動將在“5G+”時代以更加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發展要求的形式進行。
看一個產業有沒有潛力要看它離互聯網有多遠,5G很快會讓互聯網像空氣一樣全面包裹所有的產業和市場主體,所以我們與互聯網的距離已經不再是問題了,問題是當“5G+”集結號已經吹響的今天,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本稿完成于2019年6月14日,如需引用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