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對于現代工業來說是最貼切不過了,現代工業水平有相當程度上是依靠生產裝備來奠定的,雖然傳統中華文化一直強調君子不器,可是無論是生產還是生活,人類已經前所未有地依賴各類裝備器具,特別是經過電子信息科技所推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裝備信息化和信息化裝備已經成為現代工業的標準配備。
互聯網發展催生的后工業化時代,數據化已經成為各種物質裝備不可抹去的影子,誠如凱文凱利所指出的:"不管你現在做什么行業,你做的生意都是數據生意。你關于客戶的這些數據,其實跟你的客戶對于你來說是同樣重要的”。這句話放在裝備也同樣有效,特別是當3D打印這類快速成型技術日益成熟以后,裝備的物質屬性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只要有充分的信息,所有的裝備都可以在遙遠的地方快速復制出來,到這個時候,所有數據化以后的裝備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意地傳遞和復制,迅速和使用這些裝備的空間場景快速融合起來,完成各種類型的任務活動,將來的物流可能和今天發一封電子郵件一樣便利,只要把關于目標物完整信息的數據版本發送過去就完成傳送了,以前科幻小說里面描述的跨時空轉移的景象很可能用這種方式變成事實。
相對于傳統的制造業,新工業革命的未來場景是如此的超乎想象、匪夷所思,足以動搖所有對物質的崇拜和信仰,財富也因此需要重新定義,而由于數據所具備的可復制性和流動性,傳統的物質財富在將來幾乎一文不值了,因為當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到心想事成的生產力水平的時候,所有成形的物質財富就會失去私有制誕生以來的所有社會意義,當人的各類的初級心理需求都得到充分的滿足時,唯一難以滿足的就只有自我實現的最高心理需求了,而最有經濟價值的稀缺品就是創意,而創造將是自我實現最直接的方式,所以馬克思所預言的共產主義社會中創造性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求是符合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
今天這場新工業革命是否會把人類帶入共產主義社會?目前做判斷可能還為時過早,但每一個企業組織的變革指向智慧企業(也會被稱為智能企業)幾乎已經得到全球的共識。目前新工業革命在全球有三種路徑,代表國家分別是美、德、中三個國家,路徑雖然因為各國國情有所不同和取舍,而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可以實現高度自主生產的智能工廠,而具體如何實現智能工廠,畢竟企業個體的差異性很大,路徑是各個企業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探索的,并沒有統一的絕對正確的變革路線圖。
先暫時拋開組織變革層面的復雜性,我認為裝備層面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化可視化是非常必要的基礎性工作。從生產力要素的角度,裝備是實現現代化生產力的基礎,如果這個基礎的智能化工作不牢靠,后面和智能工廠相關的所有工作都會想建設在沙子上的建筑一樣容易動搖。對于很多大型實體企業來說,大型設備既是核心固定資產,又是核心生產力要素,能不能用好這些大型設備,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發展前途。
我國已經步入了全面工業化,設備的大量使用,在電廠、電網、鐵路、地鐵、大型工礦制造業這些已經不在話下了,而越來越多的諸如制藥、食品飲料、服裝等日用品生產企業也大量地用流水線方式組織生產,也要用到大量的各類型生產設備。而在設備管理領域,目前大量的中國企業是只重視設備的投資和安裝,卻忽視了投產后的設備持續健康管理工作,明顯的特征是,設備的運行管理信息化工作嚴重滯后,很多企業甚至連自己到底有多少設備,多少還在用或者可以用都搞不清楚,更沒有建立合理有效的設備健康監養護機制,除了設備的意外故障造成的停產,給企業巨大的事故性損失外,企業在養護這些設備的時候往往也只能采取盲目的人海戰術,靠三班倒專人盯守的方式來進行設備運行的監護工作,高度依賴專職專家的經驗、能力和責任心,即使這樣,由于人工管理方式天然存在的信息嚴重不全面、不精準、不對稱、不及時、不符實,對于設備的運行狀態也還是存在相當大的管理盲區,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設備零部件的備件采購和庫存的成本高情況也很嚴重,事實上是企業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還管不全、管不細、管不及、管不精,當然總體來說也是管不好。
綜合很多設備管理和養護方面的專家經驗,很多設備在出現故障之前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從設備狀態的發展規律而言,比如發電主機等動設備,造成運動異常的因素是很多的,但在導致惡性故障之前,設備往往先出現異動現象,但是異動是很輕微和短暫的,一般人并不能覺察出來;再運行相當一段時間后頻繁的異動出現才會累積成異常,而在異常期間設備還能使用,即使是帶傷作業,并不一定馬上會出現故障,只是不及時處理,生產過程的品質必然也會受到影響,這個對于制藥和食品企業尤為重要,加工過程中設備的異常是直接影響成品品質的;當然長期的異常運作得不到根源處置,最終必然導致嚴重故障。而當前我國很多企業現行普遍采用的人工設備巡檢管理方式中,異動一般是置之不理的,異常有時也不當回事,往往是到設備徹底趴下了才去維修,這樣做其實最后往往都是事半功倍,吃力也不討好,大大的加快了設備的折舊報廢速度,很多投巨資建成的重型裝備,沒幾年就折損嚴重,甚至不得不提前報廢,這樣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投資回報率,造成了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浪費,這樣的企業面對新工業革命,前途可想而知。
生產力這個經濟基礎決定了生產關系這個上層建筑,而現代工業體系里面的裝備又構成了生產力的重要基礎,可以說現代工業生產力要素基本上就是圍繞一系列的裝備技術而展開,信息技術無疑可以大大提升裝備的使用效率和保養效益,運用新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所形成的裝備全生命周期的可視化和智能化設備健康管理,不但能解決設備管理長期以來對專家經驗的過分依賴,讓設備的故障診斷和風險分析前移到萌芽狀態,大大提高了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還能把設備的運行參數和經濟性、環保性和效益性等和企業的經營決策和業務戰略高度結合起來,換句話說給無意識單調周期機械運動的機器注入了企業思想的靈魂,這無疑是實現智能的必要前提。
所以說,裝備智能化管理是企業邁入新工業革命的墊腳石,如何踏上這個墊腳石,則是要從生產裝備的規劃、設計、生產、安裝、投產、運維、改造直至報廢的全生命周期出發,給設備建立終生的生活日記、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讓每一個裝備都同時配置了伴隨其終生的數字孿生鏡像,讓各類利益相關者能從這面數字鏡子中清清楚楚地看得見裝備每個階段的各項真實狀態,能明明白白地測得準對裝備每個安排和設置所牽連的前因和后果,能真真切切地感覺到裝備健康生命力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和價值,以此作為企業的核心數字資產來用活、用好這些龐大的傳統企業核心物質資產,讓大象群不但能跳舞,還能穩穩當當地走過鋼絲繩,不管是哪個行業的重裝備企業,唯有具備了這樣數字孿生、虛實融合的能力,才能真正有基礎成為新工業時代中的智能企業。
相信IOT(Internet of Thing) + DOT(Data of Thing),未來的圖像已經清晰可見,問題只是在于您的企業是否愿意睜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