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轉自華為內部心聲社區,原標題“與任正非的一次花園談話”。有節選
作者楊林,福布斯英文網“中國企業的國際愿景”專欄欄主。“Innovation Ideas Institute”智庫創辦人,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世界青年領袖”;歷任哈佛大學研究員,客座講師;前中央電視臺英語新聞主播
楊林:國內關于您的報道很多,我也看過很多文章,覺得任總您是這個浮躁的時代里最不浮躁的企業家。
任正非:外面的報道把我們說得太好了,我們真實也有許多缺點。很多網站在轉發我的講話文章時,有時會把標題更改了,有時會把內容改了,這樣會曲解了原意。可以直接從華為內網下載,其提供給你的內容,是沒有被修改過的。另外,我們其實也很浮躁。但我們只對一個簡單的目標浮躁。十幾萬人、幾十年只對著一個目標前進,就走到世界前列了。但是沒有一個廣泛、可拷貝的管理經驗。
楊林:華為在全球的研發中心,主要靠什么樣的人才來支撐全球的研發力量?如何招聘到最好的人才?
任正非:我們支持這些研發中心,沒有偏狹地認為要找到一種什么模式的人才。我有一篇講話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我們有一個長遠的戰略目標,這目標其實就是面對未來大數據流量,一定要疏導。瞄準這個目標,我們是開放的。科學家們只要在這方面有理解的,都進來。這些科學家研究的內容,我們也看不懂,我們沒有能力去挑選他們?而是他們自成體系。很多偉大的突破是帶有偶然性的,并非按預定計劃發生。所以我們開放包容,不是狹隘地去找什么樣的人才,而是比較廣泛的領域里面都能吸納很多人,不同領域帶來了思想的碰撞及互相啟發。這樣我們在各個領域里面就是強大的。
楊林:您剛才講到華為的機制,關于華為的機制和企業文化,我看國內有很多文章進行探討,您能不能告訴我您的看法?
任正非:其實我們的文化就只有那么一點,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是客戶,我們就要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我們想從客戶口袋里賺到錢,就要對客戶好,讓客戶心甘情愿把口袋的錢拿給我們,這樣我們和客戶就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怎么去服務好客戶呢?那就得多吃點苦啊。要合理地激勵奮斗的員工,資本與勞動的分配也應一個合理比例。
楊林:華為員工在非洲艱苦奮斗,也算是華為的一種精神吧。那么在國際化過程中,比如招一些外籍人才,這種精神還適用嗎?
任正非:你想多賺錢,就得多干活,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外籍員工怎么會不理解呢?多勞多得,這就是華為文化的本質,這也是樸實、普適的道理。
楊林:在國外,比如跟美國思科、歐洲愛立信等企業共同競爭人才的時候,你們的薪階是否比別人高出很大一個檔次?
任正非:華為給員工的好處就是“苦”,沒有其他。“苦”后有什么?有成就感、自己有改善收入、看著公司前進方向有信心……這就是新的東西,這就是吸引員工的地方。華為奮斗在非洲的各級骨干大多數是80后、90后,他們是有希望的一代。
楊林:您在這個行業接觸了很多美國科技公司,比如雅虎、Google的員工很自由,有的可以在家里上班。雅虎新CEO說員工不能在家上班,還引起了很多內部反對。您覺得類似這種文化,跟我們中國艱苦奮斗的文化,哪個更好,哪個更會激勵人才?
任正非:咖啡廳里坐坐,快快樂樂,喝喝咖啡就把事情做成了,這也許可能不是大發明,多數是小發明。互聯網上有很多小蘋果、小桃子,這也是可能的。我們在主航道進攻,這是代表人類社會在突破,厚積還不一定能薄發,舒舒服服的怎么可能突破,其艱難性可想而知。不眠的硅谷,不是也彰顯美國人的奮斗精神嗎?這個突破就像奧運會金牌。我們現在跟奧運會競技沒有什么區別。在主航道,美國公司的很多企業領袖們也是很辛苦的。真正成為大人物,付出的辛勞代價,美國人不比我們少。我和美國、歐洲公司的創始人在一起聊天,發現他們領導的文化也是艱苦的,真正想做將軍的人,是要歷經千辛萬苦的。當然,美國多數人也有快樂度過平凡一生的權力。
楊林:您覺得未來華為的這種文化是不會變化的?
任正非:長期艱苦奮斗的文化是不會變化。這不是中國特色,這是人類特色。第一,你要成功,就要奮斗。第二,你要想吃飯,就得要做工,沒人為你做馬牛。憑什么你享樂的時候,讓我們掙錢養活你啊。
楊林:中國很多民營企業現在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您的公司從零開始,發展到現在這么壯大,您是公司的精神領袖,如何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形成企業的連續性,你是怎么考慮的?
任正非:華為文化不是具體的東西,不是數學公式,也不是方程式,它沒有邊界。也不能說華為文化的定義是什么,是模糊的。“以客戶為中心”的提法,與東方的“童叟無欺”、西方的“解決方案”,不都是一回事嗎?他們不是也以客戶為中心嗎?我們反復強調之后,大家都接受這個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就落實到考核激勵制上,流程運作上……員工的行為就牽引到正確的方向上了。我們盯著的是為客戶服務,也就忘了周邊有哪個人。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人沖上來,最后就看誰能完成這個結果,誰能接過這個重擔,將來就誰來挑。我們還是一種為社會貢獻的理想,支撐著這個情結。因此接班人不是為權力、金錢來接班,而是為理想接班。只要是為了理想接班的人,就一定能領導好,就不用擔心他。如果他沒有這種理想,當他撈錢的時候,他下面的人很快也是利用各種手段撈錢,這公司很快就崩潰了。
楊林:全球所有分公司,您或者輪值CEO去都經常會去嗎?
任正非:我去得不多,他們也去得很少。我們不是靠人來領導這個公司,我們用規則的確定性來對付結果的不確定。人家問我“你怎么一天到晚游手好閑?”我說,我是管長江的堤壩的,長江不發洪水就沒有我的事,長江發洪水不太大也沒有我的事啊。我們都不愿意有大洪水,但即使發了大洪水,我們早就有預防大洪水的方案,也沒有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