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末,中國企業債約65萬億元,占GDP之比達125%,過去5年上升近30%,企業資產負債率迅速提升(A股非金融企業資產負債率由2008年的53%上升至60%)。從行業分布來看,部分負債主要集中在地產和基建相關產業鏈的重資產行業中。
惠譽發布報告認為,中國的信貸規模已達到極限,很難再像過去那樣通過過度投資促進增長。
中國企業今年光利息就高達1萬億美元,這一負擔要高過其他經濟體,但大多流動性都被用來償還債務,而不是投資生產。部分地區債務規模增長較快,一些省會城市本級的債務風險凸顯,由于償債能力不足,只能通過舉借新債償還舊債,雪球越滾越大。
Wind數據顯示,2008-2012年房企債務呈上漲趨勢,分別為10.48萬、12.5萬、16.73萬、21.45萬、26.81萬億元。
根據審計署的數據,2012年底,全國的地方債為13.87萬億元。
企業債是地方債的重要解決辦法之一
2011年8月,國家發改委制定的《關于利用債券融資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已下發到地方政府,明確允許投融資平臺公司申請發行企業債券籌措資金。除中央政府代發的地方債即將發行助力保障房建設外,融資平臺的“企業債”也將加入這一陣營。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債可以叫做“企業債”,但是不能改變其屬于變相地方債的事實。變相政府信用擔保的背景可能還是會導致高利率的情況,融資規模也就不可能按照企業債來估計。因為是社會公益項目融資,如果發不好,是否會出現強制性攤派情況也很難說,弄得不好銀行仍然成為持有主體,“企業債”的風險仍然轉換成銀行信貸風險。
發行“企業債”的方式是一個解決保障性住房以及地方政府資金的問題的途徑。短期內要注意在利用融資平臺的企業性質發債的同時,也要利用融資平臺來統籌盈利項目和非盈利項目的償付安排。長期來說要推動政府職能實現真正的轉移。政府投資和融資未來應該向社會性項目使用大規模傾斜,這樣“企業債”就過渡到名正言順的地方債,政府就名正言順地通過政府財政來承擔相應的社會職能。
2012年12月24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四部委聯合下發了財預[2012]463號“關于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通知”,這是繼2012年11月5日以來,時隔1個半月后,相關監管機構針對政府融資平臺融資管理的第三次發文 ,旨在制止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臺違法違規融資行為,防范地方政府和融資平臺的債務風險。
該通知化解了地方政府債務不斷累積的長期擔憂,長期來看,融資平臺債務風險應將有所下降,但短期內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臺的資金周轉將受到一定的沖擊,對于融資平臺2013年以前形成的地方政府債務,由于政府債務的顯性化,債務的保障程度更高,而2013年及以后年度政府性項目形成的債務,其償還更看中其自身的現金回流,其償債風險高于老債。
由于企業債券申報和發行具有一定的時滯,以及融資平臺短期內可能采取相關措施做大凈資產,因此這種影響可能主要是對2014年及以后年度的城投債市場供給。對于企業債的埋單者還是繳納稅收的居民。
企業債高臺高筑同時,各房企還在加速融資
早在2009年12月首開股份公告稱,擬發行不超過35億元人民幣的2010年公司債,債券期限為3~10年,可以為單一期限或多種期限的混合品種。張江高科發布公告稱,將于明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公司債券20億元,存續期間5年,為固定利率債券,票面利率預設區間為5.6%~6.0%。到2014年末將迎來兌付期,很有可能再用其他的融資途徑再來兌付2009年的這筆龐大的債務。如果沒有出臺對于房地產企業發企業債的限制,這個相對低成本的融資方式還將被房地產企業沿用下去。因此加快制定限制各地房企融資條件和融資金額,減少償付風險迫在眉睫。
上市房企五年來的三費大致呈逐漸遞增趨勢
“三費”即財務費用、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中國國內經濟通脹因素仍未消除,通脹壓力很大,上市房地產企業三費成逐年上升態勢,預計在去年和今年將達到相對最高值,業務規模擴張是主要原因之一,主營業務轉型也導致費用大增。總體來說,融資規模越大,業務越廣,三費越高。在房地產企業資金回籠周期長,新債還舊債在所難免,相應的三費也呈持續走高狀態。
房企奔著城鎮化大規模融資還是為單純房地產建設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個概念,城鎮化并不等同于房地產的加速建設,城鎮化對于房地產的投資建設是有條件的,城鎮化一定是對整個地區的發展哪個產業有明確清晰規劃后,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城鎮居民就業,房地產投資建設才有意義。打著城鎮化的旗幟,只為房地產投資有個合規的說法,這是顯然不行的,是誤讀了城鎮化的真實內涵。如果一個地區全是房地產商建的房子,卻沒有發展當地的實體經濟,城鎮居民沒有購買力,那只會是有一個鄂爾多斯。
宏觀調控以及市場格局的持續調整對房企融資的影響
最近,北上廣5月份房價持續上漲,讓大家對“國五條”的效力產生了極大的否定態度。隨之而來的房產稅試點的擴大迫在眉睫。房產稅一旦確定實施,對于房地產的銷量是極大的影響,積壓庫存無法消化,變現能力減弱,新的項目開工流動資金周轉不足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從明年開始,房企融資需求會越來越大,企業債,抵押貸款這些傳統的融資方式都滿足不了房企龐大的資金需求,
從2008年開始,4萬億的財政刺激,激發了各地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建設的熱潮,導致了各地建設越多負債越多,先不論質量如何,各地的政府由于大規模的建設這幾年的債臺高筑,各地政府的監管約束機制也有待完善。
中國地方債務到底有多少?擺在桌面上的數字有3個。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今年表示,估計目前各級政府總債務規模在15萬億—18萬億元;財政部原部長項懷誠最近透露,地方政府負債估計超過20萬億元。
各地的企業債就是變相的地方債,在地方財務報表中可以將地方債務縮小的一個手段。企業債的投資方向還是主要以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由于發行企業債有一定的門檻,往往有資格發企業債的也是當地的龍頭企業,這樣發債融來的錢還是為政府的項目所用。因此企業債中房地產和基建相關產業鏈的占比居高不下。
企業債 “以債養債”持續下房地產行業將醞釀更大風險
這一點非常令人擔憂。大部分地方融資平臺的抵押資產都是土地,這意味著地方政府未來能否如期還債與當地房地產市場的好壞有關。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債務風險將集中爆發。這也就是為什么“國五條”出臺后,各地政府都敷衍應對的原因。企業債是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的,最終風險還是轉嫁到居民身上。
現在國家無論出臺房產稅試點以及其他措施,都要平衡好這其中的關系,既要維持好地方政府的經濟可持續發展,保持高就業水平,不能讓一個地區產生巨大的失業率,同時,各地產能過剩的泡沫很大,必須采取多種手段加速整合一些資源,避免再重復建設形成產能過剩,也要積極改善房價居高不下的局面,改善民生,提高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信貸泡沫下的中國經濟隱憂是非常大的,控制處理不好將會嚴重阻礙未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導致一系列不堪設想的社會問題。因此處置好泡沫,控制通脹,是當前發展經濟的首要艱巨的任務。
專家簡介:
宏皓:原名:章強。著名金融學家、融資專家、北京交通大學客座教授、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政府、上市公司金融顧問,中經產業基金理事會秘書長,央視網財經評論員。
年化收益12.5%的私募股權產品現已發售,認購起點100萬,有意愿穩定回報的投資者請電話咨詢并將身份證明和資金證明上傳至1972924191@qq.com
6月10日金融學家宏皓給重慶農商行講授《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
宏皓教授給重慶農商行講授了用金融創新加快銀行轉型升級,加快財富管理的創新步伐,私人銀行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中國財富管理未來的趨勢,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cwMTgxNjQ0.html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最新應景課程推薦:《新國五條影響下房地產行業發展趨勢與應對策略》、《463號文件下政府融資平臺的創新與投融資管理》、《政府資本運作與投融資管理》、《2013宏觀經濟分析與銀行應對》、《企業融資方法與投融資管理》、《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更多2013年的政府企業必需精品課程請關注宏皓新浪博客置頂博文。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