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業專家委員會特別支持)
l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史上,有著許多美容化妝、駐顏養生的記載。據后唐《中華古今注》記載,約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商末殷紂時期,我國就已有化妝品燕支(胭脂)。在歷代醫學經典著作如秦、漢三國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唐代孫思邈的《千金翼方》,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都設有美容專篇,從理論到實踐都有深刻的闡述,并輯錄了大量中藥美容化妝的實例和產品配方。
l 當人類的歷史已經進入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似乎全世界的美妝行業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中國,這短短將近30年的時間,中國的美妝產業的年產值從2億發展到了2000多億,而且各大國際品牌紛紛搶灘登陸,那么我們就以中國近30年的美妝風云人物來折射世界的變化。
l 改革開放前,由于政治上“資產階級”思想是眾矢之的,經濟上美容化妝被貼上了“腐朽生活”的標簽,中國的美妝行業的發展停滯了數十年,肥皂、花露水和雪花膏幾乎是當時美妝產品的全部。
l 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以上海家化為代表的上海護膚品品牌,憑借“物美價廉”風靡全國。至今,很多人對美加凈、孩兒面、皇后牌珍珠膏等品牌仍然記憶猶新。
l 1979年,香港知名人士李美貞在深圳創辦姿韻美容美發學校。
l 1980年,廣州化妝品廠的前身珠江日用化工廠,就利用國內天然珍珠資源豐富雪花牌珍珠膏的有利條件,研制出采用純正珍珠為原料的,并用伊諾牌商標出口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國家。同期,浙江德清的沈志榮赴日本進行淡水珍珠養殖及深加工技術考察交流,他領導的歐詩漫品牌伴隨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現已成為國內珍珠化妝品產業的領頭羊。
l 1981年德國威娜與天津第一日用化學廠合資,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的西方美容化妝品企業。同年,日本資生堂進入中國市場,當時其產品唯一合法的銷售渠道就是華僑和上層人士經常光顧的外匯商店。
l 從1982年起,廣州化妝品行業先后研制出營養護膚系列及防皺膏,爽膚收縮水等新一代化妝美容產品,廣州因此被稱為中國現代美容業的發源地之一。
l 1983年,資生堂在北京成立合資企業。華姿(HuaZi)新型系列化妝品上市。同年,“威娜寶”正式推出,把“香波”、“護發素”等養發、護發新概念首次帶到中國,同年北京出現了個體發廊。最早的一家是幾個從廣州來的人合開的,叫“五羊發廊”。
l 1984年,馬婭在廣州創辦中國第一家省級美容美發學校。同時期陳智誠在溫州開辦了自己第一家美容化妝品專營店,而趙章光先生發明出系列止脫生發產品章光101品牌。
l 1985年,“大寶”化妝品誕生。作為低端大眾品牌,“大寶”適應了中國不同時期,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它在1985年~1990年期間推出速消眼角皺紋蜜、老年斑霜、眼袋霜、減肥霜、美乳霜,生發靈等產品,受到當時物質條件尚不豐裕的人們熱烈追捧。
l 1986年,我國內地最早的省級美容化妝品行業協會之一——北京市美容美發行業協會正式成立。3年后,廣東省美容美發化妝品行業協會也在廣州成立,各地行業協會的紛紛成立,傳達了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的美容化妝品行業已經成長起來,它們可以用同一種聲音向公眾、向世界宣告“中國民族美容化妝品登上了行業的主舞臺”。
l 1987年,陳寶巖、陳寶清姐妹創辦沈陽第一家“愛麗企業”,如今發展為沈陽美容業的龍頭企業。同年有“美容教母”之譽的鄭明明女士在北京開辦了第一家中港合作美發美容職業學校——北京蒙妮坦美發美容學校。這一年開始學習美容的廣州美容人士何雪芬何已經35歲,隨后最早一批企業應運而生。張麗芳、岳慧、關愛蓮、李永康,這些后來蜚聲美容界的名人,都在這一時期涉足美容或者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
l 1988年,中國美容業的先驅人物戴曉鐘先生創辦了北京天然香妝品研究所并擔任所長,之后他創辦了《中國化妝品》雜志和《中國科學美容》雜志,兩本雜志成為如今美容業的知名行業雜志。
l 1989年廣州肥皂廠與美國P&G公司合資,成立了廣州寶潔有限公司,生產海飛絲洗發香波。同年佐登妮絲成立,二十年來,這家臺灣美容化妝品公司已發展成為集化妝品研發、生產、銷售、美容服務為一體的大型跨國美容集團。
l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國際品牌寶潔、歐萊雅、雅芳、安利、玫琳凱、雅詩蘭黛、威娜、CD、倩碧、伊麗莎白-雅頓、資生堂等等相繼以各種形式進入中國。同期大寶推出的SOD系列化妝品,是國內首家從植物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當作化妝品原料生產的護膚品。同時天津普蘭娜天然植物減肥霜、美乳霜獲得了日本厚生省的進口許可證,成為第一個進入日本市場的中國天然植物化妝品。
l 1990年3月23日,首屆北京國際減肥大會召開。同時何毅彬開始進入美容化妝品行業,隨后創立成立雅蘭國際化妝品有限公司,提出連鎖經營思路,使碧斯成為國內專業美容產品市場的知名品牌。
l 1991年上海家用化學品廠與美國莊臣公司合資成立了露美莊臣有限公司,二十世紀末更名為上海家化(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家化見證了中國一個世紀的美妝風云。
l 1992年,專門針對亞洲女性的皮膚特征設計的羽西化妝品面市,羽西產品進入中國后漸漸受到追捧。同年蒙妮坦集團在中國上海獨資開設“上海鄭明明化妝品有限公司”。
l 1993年8月,日本“花王”在上海成立中國第一家企業“上海花王有限公司”作為花王在日本百年歷史的延續,花王中國的旗下已經擁有了“碧柔”“樂而雅”、“詩芬”、“潔霸”、“花王”、“飛逸”等眾多以高品質著稱的品牌,在各自領域均有不俗表現。
l 1994年北京邦定集團建立生物醫學美容新模式,十多來邦定不斷地創新和變革,其醫美交融的醫療SPA一直引領國內行業科技先鋒。
l 1995年,我國第一所全日制高等美容學院——中國駐顏美容學院經國家行政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批準正式成立。
l 1996年COSMOPROF Asia亞太區美容展在香港開展,一舉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國際美容貿易展,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十多屆。同年法國思妍麗進駐中國,在北京開設首家專業美容中心,并相繼在上海、廣州、深圳等20個大城市開設了60多家專業美容中心。
l 1997年,全國工商聯美容業公會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劉敏學當選第二屆全國工商聯美容業公會會長。
l 1998年,鄭春影開始在沈陽一條小胡同里開了一家很小的企業,在積累了足夠實力的資金和行銷網絡后,他在上海組了自己的第三座工廠和實驗基地,至今美素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日化線、專業線并存的一個集團性企業。
l 1999年中華美妝專家委員會在北京中關村成立了美容美發化妝品行業的第一家咨詢網站,同一時期作家梁洪濤擔任中國科學美容雜志編輯部主任,文人小刀開始剖析美業的疑難雜癥。這一年,胡興國正式進軍化妝品制造業,成立了昆明國花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并與中國藥用植物研究所(云南)所展開技術合作,共同開發綠色美容產品。
l 2000年9月,位于上海市靜安區的自然美集團總部大樓正式落成。同年全國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專家委員會組織在北京召開了第一屆北京國際減肥大會。
l 2001年3月,毛戈平化妝藝術有限公司在杭州創辦的MGPIN品牌化妝品面世。這是中國第一次以一個化妝師命名的化妝品品牌。
l 2002年12月4日中國國際美容時尚周發布年度中國20大專業美容知名品牌是:NB自然美、蒙妮坦、艾麗素、植麗素、創美時、永康、雅麗思、碧斯、賽萊拉、美素、邦定、蝶戀花、肽能、深藍彩妝、雪羅蘭、雅威、皮特利亞、絲路花語、現代經典和美迪蔻。
l 2003年廣東的卡姿蘭在彩妝市場還較為冷清的時候大膽確立專業化定位,并較早導入系統規范的品牌營銷模式,因而成長為本土彩妝的一面旗幟。
l 2004年義烏商人虞勁松出巨資整體收購了原上海霞飛日用化工廠及其所屬的霞飛品牌。同年,浙江商人侯軍呈和方玉友以溫州模式自創珀萊雅品牌,五年后該品牌已擁有世界一流的化妝品生產基地。
l 2005年江蘇隆力奇的徐之偉以創新性的傳播謀求品牌升級,整合“央視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這樣的高端媒體資源實施大規模的大眾化整合傳播。
l 2006年2月22日,商務部正式批復雅芳成為我國第一家直銷企業。在浩浩蕩蕩的申牌大軍中,雅芳如愿拔得頭籌。接著如新、歐瑞蓮、蟻力神等陸續獲得牌照,最后期限12月1日商務部將最后三張牌照頒發給安利、玫琳凱和完美。
l 2007年10月,德國拜爾斯道夫(Beiersdorf)公司收購絲寶國際集團旗下絲寶日化85%的股份。
l 2008年7月作為民族品牌驕傲的北京大寶,被美國強生全資收購。曾經輝煌的小護士、奧奇、北京紫羅蘭、絲寶、大寶接二連三的被外資收購,中國美妝行業面臨著洗牌與重組的局面。
l 2009年對于洗發護發類本土品牌,只有“霸王”的萬玉華與“迪彩”的許桂萍兩個女人聯袂抗擊洋品牌。同年,沈陽五愛市場開始籌建面對東北亞市場的國際美博交易中心。
l 2010-3-2年中華美妝專家委員會認為在跨國公司“資本運作、多元化、渠道掠奪、傳播變革”等多管齊下的新一輪洗牌中,美妝行業將從2010年開始由產品時代進入資本時代、品牌時代。
l 中國美容化妝品行業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產物,美容化妝品行業是一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競爭化程度激烈的一個行業,美容美發服務業在某種意義上講,它是市場經濟和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風格時尚變化的產物,更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產業。中國美容化妝品行業正在實現科技化、規范化、規模化和國際化,也正是需要每一個美妝人去創造,去完善,去書寫一部浩瀚的人類美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