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MIS)
所謂MIS(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統 ,是一個由人、計算機及其他外圍設備等組成的能進行信息的收集、傳遞、存貯、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它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其主要任務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現代計算機及網絡通訊技術加強企業的信息管理,通過對企業擁有的人力、物力、財力、設備、技術等資源的調查了解,建立正確的數據,加工處理并編制成各種信息資料及時提供給管理人員,以便進行正確的決策,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目前,企業的計算機網絡已成為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隨著我國與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軌,企業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得信息必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企業的辦公及管理都將朝著高效、快速、無紙化的方向發展。MIS系統通常用于系統決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統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將信息及時反饋給上層管理人員,使他們了解當前工作發展的進展或不足。換句話說,MIS系統的最終目的是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公司現狀,把握將來的發展路徑。 MIS的特性 完善的MIS具有以下四個標準:確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與可加工、可以通過程序為管理人員提供信息、可以對信息進行管理。 具有統一規劃的數據庫是MIS成熟的重要標志,它象征著MIS是軟件工程的產物。 通過MIS實現信息增值,用數學模型統計分析數據,實現輔助決策。 MIS是發展變化的,MIS有生命周期。 MIS的開發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管理工作基礎。只有在合理的管理體制、完善的規章制度、穩定的生產秩序、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準確的原始數據的基礎上,才能進行MIS的開發。 因此,為適應MIS的開發需求,企業管理工作必須逐步完善以下工作: 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各部門都有相應的作業流程; 管理業務的標準化,各部門都有相應的作業規范; 報表文件的統一化,固定的內容、周期、格式;數據資料的完善化和代碼化。 MIS的劃分 1.基于組織職能進行劃分 MIS 按組織職能可以劃分為辦公系統、決策系統、生產系統和信息系統。 2.基于信息處理層次進行劃分 MIS基于信息處理層次進行劃分為面向數量的執行系統、面向價值的核算系統、報告監控系統,分析信息系統、規劃決策系統,自底向上形成信息金字塔。 3.基于歷史發展進行劃分 第一代MIS 是由手工操作,使用工具是文件柜、筆記本等。第二代MIS 增加了機械輔助辦公設備,如打字機、收款機、自動記賬機等。第三代MIS 使用計算機、電傳、電話、打印機等電子設備。 4.基于規模進行劃分 隨著電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MIS 從地域上劃分已逐漸由局域范圍走向廣域范圍。 5.MIS的綜合結構 MIS可以劃分為橫向綜合結構和縱向綜合結構,橫向綜合結構指同一管理層次各種職能部門的綜合,如勞資、人事部門。縱向綜合結構指具有某種職能的各管理層的業務組織在一起,如上下級的對口部門。 MIS的開發原則 創新原則,體現先進性。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要及時了解新技術,使用新技術,使目標系統較原系統有質的飛躍。 整體原則,體現完整性。企業管理可以理解為一個合理的‘閉環’系統。目標系統應當是這個‘閉環’系統的完善。企業完整的實現計算機管理不一定必須在企業的各個方面同時實現,但必須完整的設計系統的各個方面。 不斷發展原則,體現超前性。為了提高使用率,有效的發揮MIS的作用,應當注意技術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MIS在開發過程中應注重不斷發展和超前意識。 經濟原則,體現實用性。大而全和高精尖并不是成功MIS的衡量標準。事實上許多失敗的MIS正是由于盲目追求高新技術而忽視了其實用性。盲目追求完善的MIS而忽視了本單位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 MIS的開發方式 MIS的開發方式有自行開發、委托開發、聯合開發、購買現成軟件包進行二次開發幾種形式。一般來說根據企業的技術力量、資源及外部環境而定。 MIS的開發策略 不可行的開發方法:組織結構法,機械的按照現有組織機構劃分系統,不考慮MIS的開發原則。 數據庫法,開發人員從數據庫設計開始對現有系統進行開發。 想象系統發,開發人員基于對現有系統進行想象為基礎進行開發。 可行的開發方法:自上而下(Top__Down),從企業管理的整體進行設計,逐漸從抽象到具體,從概要設計到詳細設計,體現結構化的設計思想。自下而上(Bottom__Up),設計系統的構件,采用搭積木的方式組成整個系統,缺點在于忽視系統部件的有機聯系。 兩者結合是實際開發過程中常用的方法。通過對系統進行分析得到系統的邏輯模型, 進而從邏輯模型求得最優的物理模型。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的這種螺旋式循環優化的設計模式體現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結合的設計思想。 MIS的開發方法 完整實用的文檔資料是成功MIS的標致??茖W的開發過程從可行性研究開始,經過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等主要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應有文檔資料,并且在開發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充實。目前使用的開發方法有以下兩種: 1.瀑布模型(生命周期方法學) 結構分析、結構設計,結構程序設計(簡稱SA—SD—SP方法)用瀑布模型來模擬。各階段的工作自頂向下從抽象到具體順序進行。瀑布模型意味著在生命周期各階段間存在著嚴格的順序且相互依存。瀑布模型是早期MIS設計的主要手段。 2.快速原型法(面向對象方法) 快速原型法也稱為面向對象方法是近年來針對(SA—SD—SP)的缺陷提出的設計新途徑,是適應當前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及對軟件需求的極大增長而出現的。是一種快速、靈活、交互式的軟件開發方法學。其核心是用交互的、快速建立起來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易修改的)大快的規格說明,用戶通過在計算機上實際運行和試用原型而向開發者提供真實的反饋意見??焖僭头ǖ膶崿F基礎之一是可視化的第四代語言的出現。 兩種方法的結合,使用面向對象方法開發MIS時,工作重點在生命周期中的分析階段。分析階段得到的各種對象模型也適用于設計階段和實現階段。實踐證明兩種方法的結合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