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略矩陣(GrandStrategy Matrix)是一種常用的制定備選戰略工具。它的優點是可以將各種企業的戰略地位都置于大戰略矩陣的四個戰略象限中,并加以分析和選擇。公司的各分部也可按此方式被定位。大戰略矩陣基于兩個評價數值:橫軸代表競爭地位的強弱,縱軸代表市場增長程度。位于同一象限的企業可以采取很多戰略,下圖例舉了適用于不同象限的多種戰略選擇,其中各戰略是按其相對吸引力的大小而分列于各象限中的。
位于大戰略矩陣第一象限的公司處于極佳的戰略地位。對這類公司,繼續集中經營于當前的市場(市場滲透和市場開發)和產品(產品開發)是適當的戰略。第一象限公司大幅度偏離已建立的競爭優勢是不明智的。當第一象限公司擁有過剩資源時,后向一體化、前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可能是有效的戰略。當第一象限公司過分偏重于某單一產品時,集中化多元經營戰略可能會降低過于狹窄的產品線所帶來的風險。第一象限公司有能力利用眾多領域中的外部機會,必要時它們可以冒險進取。
位于第二象限的公司需要認真地評價其當前的參與市場競爭的方法。盡管其所在產業正在增長,但它們不能有效地進行競爭。這類公司需要分析企業當前的競爭方法為何無效,企業又應如何變革而提高其競爭能力。由于第二象限公司處于高速增長產業,加強型戰略(與一體化或多元化經營戰略相反)通常是它們的首選戰略。然而,如果企業缺乏獨特的生產能力或競爭優勢,橫向一體化往往是理想的戰略選擇。為此,可考慮將戰略次要地位的業務剝離或結業清算,剝離可為公司提供收購其他企業或買回股票所需要的資金。
位于第三象限的公司處于產業增長緩慢和相對競爭能力不足的雙重劣勢下。在確定產業正處于永久性衰退前沿的前提下,這類公司必須著手實施收割戰略。首先應大幅度地減少成本或投入,另外可將資源從現有業務領域逐漸轉向其他業務領域。最后便是以剝離或結業清算戰略迅速撤離該產業。
位于第四象限的公司其產業增長緩慢,但卻處于相對有利的競爭地位。這類公司有能力在有發展前景的領域中進行多元經營。這是因為第四象限公司具有較大的現金流量,并對資金的需求有限,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實施集中多元化或混合式多元化戰略。同時,這類公司應在原產業中求得與競爭對手合作與妥協,橫向合并或進行合資經營都是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