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需要具備的十二大能力
一、凝聚力——
靠共同的價值觀聚攏人心
職業經理要利用機會、抓住要點,通過共同的價值觀,鼓舞士氣、聚攏人心。靠自身的感染力來號召、鼓動和影響員工,堅定他們的信念和決心,為實現共同的愿景而努力。
優秀的職業經理都有營造和諧氛圍、創造健康文化、凝聚多方優勢的能力。這種能力表現在:一是建立團隊的共同價值觀;二是使團隊目標深入人心,并成為每個成員的共同追求;三是具有差異性的個人追求與團隊價值觀和發展目標有機統一;四是能夠宣傳鼓動,激發團隊熱情。
二、親和力——
善待同事,以心換心
職業經理要關心人、理解人、信任人、體貼人,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平易近人,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增加個人魅力。既講原則性,又有人情味,使大家愿意與你說心里話。運用親和力可以爭取管人、用人、留人的主動權,還可以有效激發個人潛能,改善干群關系,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加和諧的環境。親和力是增添個人魅力的重要途徑。它可以拉近你與下屬的距離,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溫暖的感覺。這樣更有利于上下溝通、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三、說服力——
通過說服提高影響力
在與上級、股東、客戶、搭檔和員工的交往中,說服扮演著重要角色。說服靠的是語言表達和行動表現,成功的說服可以增加個人影響力。職業經理處處離不開說服:說服客戶,讓他們接受和喜愛你的產品或服務;說服上級,讓他們采納和支持你的意見和建議;說服員工,讓他們理解和執行你的計劃和指令。當然,自己必須以德為本、以身作則,辦事正確、管理有方,這樣才有說服力、才有影響力。
四、意志力——
百折不撓的精神基礎
意志和毅力不是一種抽象的、看不見的、感受不到的東西,它可以通過人的活動體現出來。它是蘊藏于人們的內心而直接體現在行動中的心理素質。具體體現在頑強性、果斷性和忍耐性三個方面。
職業經理必須面對無數的挑戰和無與倫比的精神壓力。職業經理要有頑強的意志、果斷的決心和堅韌的忍耐力。職業經理遭受挫折、失敗是常有的事。職業經理還要有較高的承受失敗和挫折的能力。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職業經理的個人心態直接影響企業的整體士氣。因此,要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困難,把困難看做是一種挑戰、一種修煉、一種機遇。要時刻保持旺盛的進取精神,用自己的積極情緒去感染團隊,勝不驕,敗不餒。
五、學習力——
實踐是管理之本
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企業環境復雜多變。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時代,職業經理要想把工作做得更好,就必須勤于學習、善于學習。
學習的內容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業務性知識,包括生產、經營、市場、營銷和戰略等;二是文化知識,包括組織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等;三是政治知識,包括決策方式、不同的聯盟、權力來源和個人影響力等。
學習必須堅持立足自我、以實踐為主。尤為重要的還是在自己企業的實踐中學習。事實上,作為職業經理,閱歷比學歷還要重要。只有干中學、學中干,才能從實踐中獲得更多真知,“實踐是管理之本”。
六、洞察力——
觀察越細失誤越少
職業經理所處的環境和面對的人和事是相當復雜的。要在錯綜復雜中理清頭緒,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保證判斷準確、決策正確,就必須具有遠見卓識和敏銳的洞察力。要對行業、市場、對手、企業、搭檔、員工都有細致的了解和深入的觀察。不被假象所迷惑、不被世俗所左右、不被人情所困擾。抓住時機、減少失誤、提高效率、確保成功。
七、控制力——
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
職業經理不僅要具備管理能力和業務能力,還要具備控制能力。要有應付突發事件、重大事故的控制力、應變力和協調力,還要能夠對公司財務、所屬人員和自己的行為實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然而,命令與控制是管理企業的必要手段,卻不是惟一的手段。職業經理不可能命令員工達到最佳狀態,而只能調動出他們想要作到最好的愿望和積極性。事實上信任比控制更能引發人的動力,激發員工為企業奉獻的欲望。通過尊重和信任員工,會開發出很高的生產力和創造力。在許多情況下是無法按照規則辦事的,遇到突發情況時,更需要靠員工個人的主動性來應對。單靠機械地執行制度和規則,而忽略了員工主動性的調動和發揮,企業就很難獲得高效率。
八、協調力——
主動的協調,事半功倍
公司運營的過程中,少不了與方方面面的協作和交往。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諸如危機事件、內外關系、客戶關系、媒體關系、管理關系、同事關系等等事態或關系,在這些情況下非常需要職業經理的協調能力。協調力需要靈活的技巧,但絕不是和稀泥。職業經理的協調能力表現為敏于言行、善于交際、樂于配合、勤于溝通、精于化解、敢于負責。
企業應通過公關和營銷網絡,積極主動地協調好與各界的關系,為自己創造和諧的經營環境,拓展充足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事實證明,協調必須主動和高效,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創新力——
創造寓于平常的工作之中
創新能力是職業經理的核心能力。這種能力表現為職業經理善于敏銳地觀察舊事物的缺陷,準確捕捉新事物的趨勢,提出大膽、新穎的新思路,經過周密論證拿出可行方案并付諸實施。對企業而言,創新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驅動力。職業經理必須不斷創新,包括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文化創新和觀念創新等等,才能不斷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職業經理要善于進行創造性思維。在思維領域追求“獨到”和“最佳”,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作出新的突破和創新。當然,職業經理也必須掌握創新的方法和技巧,從而進一步提高創新的成效。
事實上,做好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實現創新,在企業運行的每個環節都可以找到創新的目標。
十、溝通力——
打開天窗說亮話
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組織內部存在溝通的位差效應。即領導層的信息一般只有20%—25%被下級知道并正確理解,從下至上反饋的信息更是不超過10%,而平行交流的效率則是90%
以上。溝通不暢、宣泄無門,久而久之,就會阻礙組織的有效運行,成為組織的百病之源。
溝通是職業經理的一項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職業經理必須具備善于溝通的能力。與下屬的溝通經常被人忽略,但這卻是非常重要的。調查表明,95%以上的員工都希望上司能主動與自己溝通。這樣有一種被重視、被信任的感覺,對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創造性和責任感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溝通的內容和方式視需而定,但是溝通非常講究技巧,要坦誠、熱情、注意方法,也要注意溝通的時效性。此外,職業經理還要重視通過網絡進行溝通。
十一、決策力——
當機立斷,慎之又慎
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就像一場復雜的智力游戲,職業經理必須審時度勢、深謀遠慮,能夠駕馭資源、認真調研、科學判斷、抓住機會、果斷決策。能夠“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決策能力要通過綜合素質的培養來不斷提高,它需要豐富有效的資訊積累,需要比較權衡的算計功夫,需要深厚扎實的業務素質,更需要理智穩健的理性素養。這些都是職業經理準確判斷、正確決策的基礎。
在企業面對風險、危機、是非、未知,而需要選擇、取舍時,職業經理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并能夠主動聽取不同意見,既要當機立斷,又要慎之又慎。決策成功則百事興旺,決策失誤則后患無窮。
十二、執行力——
重視戰略,重視執行
魯·郭士納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領袖或首席執行官應該具備的基本特征是:優秀的領導力、果斷的決策力和卓越的執行力。”職業經理具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決策者,又是執行者。既要參與公司高層戰略制定和重大決策,更要正確地執行公司的戰略和決策。既是公司規范管理、流程優化、制度創新的倡導者、擬定者,更是務實的推進者和操作者。職業經理必須要具有較強的執行能力,否則,再好的制度、可行的方案只會成為一紙空文,毫無成效。
有兩本很熱門的管理圖書,一本是《細節決定成敗》,另一本是《戰略決定成敗——細節主義緩期執行》。其實二者并不矛盾,沒有戰略的指導,執行就會失去方向;沒有執行,再好的戰略也只能是紙上談兵。作為職業經理當然需要戰略,同時更需要執行。職業經理切不可為只管大事、管戰略的建議所動,其實職業經理應該清楚自己的職業定位,職業經理是掌柜的而不是老板,從這個意義上說,職業經理的職業需要更多的不是戰略而是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