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關于文化與文藝的區分。
文化偏重與深入人心(入心);文藝偏重與情緒的感受(入腦);入心比入腦有力量,不容易遺忘。
中國以儒家思想為基礎,道家佛家思想為輔助的圣賢教育是中國的“強勢”文化;中國的民間戲劇等其他文化形式為“相對的強勢”文化;或者說是偏重于文藝的文化形式。
只有強勢文化才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文化。文藝形式的文化與外國的此形式的文化區別不大,或者說競爭優勢不明顯。如中國有戲劇而外國有歌劇一樣。
二,強勢文化的體現:
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中原大地,即漢民族的歷史和疆土,是不斷被侵略后,文化同化侵略者,最終形成一個大中國。如清朝的滿族統一全國后,最后被漢化;東北變成中國的領土;元朝蒙古族入侵中原最后被同化,現今的內蒙古成為中國的領土;現今的寧夏是古老的西夏國等等。都是“強勢文化”起到巨大的作用。
為什么“強勢文化”這么強勢?因為它們是“道統文化”!什么是“道”,宇宙自然的規律,中國古人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如果符合宇宙自然的規律,人生就和諧,就成功!如古人看到“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的自然規律(道),總結出“滿招損謙受益”的人生智慧,中國的古圣先賢總結出“禮(心謙卑)”的教育方法(德),這就是“道德”的由來,這就是“道統文化”的由來;人如果禮,心謙卑,事業,家庭,孩子教育都有收獲。如企業做大的李嘉誠,仕途做大的胡主席,溫總理都是“禮,心謙卑”的。(詳見本博客《德與深度溝通》《如何更有效的學好傳統文化》等博文)
三,“強勢文化”對當今世界人們的意義是什么?
我們不用說自然災害的減少,那對每一個人來說太遠。從小了說,人們關心的當下的事業成功,強勢文化的“禮,心謙卑”有助于其事業成功;往大了說,每個人人生的成功: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五福臨門的人生。現在人們都說幸福指數低,國家也試圖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后來發現幸福指數與“客觀”有關系,與“主觀”也有關系。“客觀”就是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國家通過提高“民生指數”的形式做到;但是“主觀”不好滿足。實際上“強勢文化”“圣賢教育”可以做到人們“主觀”需要的滿足(如孝道,君子重義輕利,家和萬事興的教育等等),進而提高幸福指數。
只要有人的地方不會排斥“幸福”,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
這就是“強勢文化”的價值!
這就是中國特有的“核心文化競爭力”!
這就是“文化強國”的戰略所在!此項工作做強!價值巨大!文藝產業要有,次之!
分清主次,知所先后,則近道已!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國家文化振興,文化強國也要抓住大根大本!
有了大根大本,效率就提高!好像“經濟”可以強國,那是“間接”!
“文化強國”,這是“直接”!直接入人們的內心!(包括外國人們)。
只有清晰“文化產業強國”與“文藝產業強國”,什么是“強勢文化”?中國的“文化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有戰略,有主次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祝中國強大!民族興旺!(待續)
我們在上文闡述了文化與文藝的區別;什么是強勢文化?以及中國特有的“核心競爭力的強勢文化——儒釋道,圣賢教育”。
了解了這些,我們就知道“文化強國的大根大本”;知道大根大本,效率就提高。什么效率提高?中國的強盛提前到來!
我想黨中央部署的“文化強國”戰略不僅僅是依靠“文化經濟收入”來間接強國;還有更高的戰略視角。那就是對中國特有的“強勢文化”的自信!
如何深入解讀強勢文化,使其實事求是的在國家戰略中發力,使其“潤物細無聲”的傳播到世界各地。
一,首先要深入認識“強勢文化”,運用“強勢文化”。
1,著力發展以中國的儒家思想為主導的文化產業。道家和佛家太深,雖然也是道統文化,就授業人群來講,儒家文化的正確解讀和正確推廣,是文化強國的核心。
2,深刻認識儒家思想的本質,深刻認識被人們后期誤讀的部分。實事求是的在現今社會尋求切入點。
A, 儒家思想的仁愛,孝道,修身,齊家,治國在當今時代仍具有極大的意義。中國文化“仁愛和諧”,如能影響到世界眾多的地方,強勢文化的戰略作用就會發力。我們不能影響國外的政府,但我們可以影響其政府的“選民”。
B,被人們誤讀的部分一定要甄別開來。如,儒家思想講不僅要“知道(學)”,還要“做到(習)”,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而后來的封建社會的考試忽略了“習”,使人們誤解了儒家思想的本質;如,老實不是德行,學好儒家思想的人不是唯唯諾諾,而是像周總理,文天祥,范仲淹“大智大勇”的人;如,中庸不是平庸,中庸是心態,有了中庸的心態,當下的內心非常清靜,判斷非常明確,事情會做的更好等等。
C,目前人們學習傳統文化時,有誤讀的部分。如,我們學習傳統文化不是開歷史的倒車;如,一定要中庸之道,不能偏激,如讓孩子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只學私塾;如,停止工業發展,銷毀核武器等建議,都有些偏頗,調整經濟結構,我們不主動進攻不意味著放棄保衛中的“核威懾”。
D,以如何才能事業成功?如何在事業成功的同時,健康,家庭,康寧,同樣實現為切入點。
因為這是全世界每一個人所想要的,這是“以人為本”,這是“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強國的選民”。先個體后群體,知所先后則近道已!
二,現實中的操作方法。
1,上升到國家戰略。中央牽頭尋找“正確,如實,不偏頗”解讀儒家思想的老師,培訓文化部等“負責文化產業強國的相關部委,地方部門的領導”。了解上述儒家思想的內涵和“強勢文化的戰略意義”。
2,相關政府牽頭,組織各大文化產業公司的領導和制作精英學習相關內容。
3,制作“強勢文化”相關的書籍,電影,文藝節目,光碟,動畫片等等。對各文化公司每年的產品有“剛性要求”。
4,也可借助“孔子學院”,目前孔子學院的傳播在“儒家思想的精髓”方面力度不夠,還側重于“學知識”層面,要從“學知識”轉到“學文化”“學智慧”,入心效果為衡量標準。
5,國家戰略的更深含義。
三,注意事項;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思想為參考,認過程,明意義,持久做,中長期。
認過程,要知道影響一個人的思想需要“長期熏染”,不是“快功夫”;
明意義,要真正了解這項工作的戰略意義,清晰發展目標;
持久做,這需要幾代人,幾屆政府的接力;
中長期,有中長期的發展戰略,有各個時期的側重國家推進的發展戰略。
以上是筆者的拙淺思考,望有識之士“批判的吸收”,能為國家的強盛出力,筆者不勝欣慰!
祝國家強盛,祝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