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中層領導,都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一方面,只有了解自己,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盡快進入領導角色,順利打開局面,做出成績;另一方面,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知己知彼”,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樹立起自己的領導形象,得到上司的賞識、下級的追隨。
“處其位”就要“謀其職”。 中層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層,雙重的角色,決定了中層要想當好管理者,首先必須明做好定位,擺正位置。
中層管理人員作為企業干部隊伍中的中堅和骨干,既是行政職能的具體承擔者,又是行政職能具體的執行者,具有承下啟下、溝通信息和連接上下的特點,發揮著中轉站和推動器的作用。
世界著名的蓋洛普調查數據表明:對企業一線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力,CEO為0,而真正決定他們能否做出成績的是一線經理,其影響力達到40%?!陡母锏念I導人》一書中認為:企業高層的魅力,恰恰就體現在把最合適的人擺在最正確的位置上,善于調動中層管理者的潛力,發揮他們的作用,發展和壯大改革領導人的隊伍。由此不難看出,中層管理者中層干在企業改革、發展和穩定中的重要性。
對于企業中層管理者來說,如何準確定位,可以從四大方面來進行。
一、站在上級的角度當好下級
胸懷全局的中層管理者,對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有深刻的體會和認識,因而能忠誠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道而非忠誠于企業高層的某個人或某些人。
只有從站在上級的角度來考慮做好下級,才能站在全局謀局部、站在整體謀部分、站在系統謀環節、站在過程謀階段,這樣的中層管理者,既具全局眼光又有局部行動能力,才是企業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其為將者,因其有完勝一役之能力;其為帥者,因其有運籌全局之謀略。
二、站在群眾的角度當好領導
相對自己的部屬而言,中層管理者是上級。但要當好上級,僅僅從上級的立場出發還不夠,還要學會從下級的角度思考問題,才可能成為明智而合格的上級。
只有站在下屬的角度換位思考,才能把準下屬員工的脈搏,深入員工的內心,真正做到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從而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和管理智慧。反之,如果上級不知下屬所思、所想和所求,再能干的中層管理者,也可能陷入個別人或少數人的空忙之中,缺乏來自下屬員工心悅誠服的響應與追隨。
三、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做好服務
企業的所有工作都是服務——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服務,部門之間相互服務,企業的產品為客戶服務,最終達到為經濟社會服務的共同目的。
稱職的中層管理者首先要有為內部服好務的意識與能力:為上級領導服好務,為其他部門服好務,為下屬員工服好務。服務,意味著真誠的付出,必須拒絕弄虛作假;服務,意味著勇于承擔責任,必須拒絕推過攬功、逃避責任;服務,意味著創造價值,既為自身創造也為上級、同僚和下屬員工創造價值,并通過幫助他們成功而實現自己的成功,創造人生的自我價值。
四、站在其他部門角度當好同僚
每一個中層管理者,一般都擔負著企業中某一部門、某一方面、某一環節的具體工作,很難避免“本位”傾向。這種“本位”屬職責所在,無可厚非。所謂做好各自的本職工作,就是要在各自的“本位”上各謀其政,為企業的整體優化和整體實力的提升添磚加瓦。但是,企業工作的各個部門、方面和環節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各部門、各方面、各環節之間有良好的配合,才能取得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p>
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層管理者,必須具有這樣的胸懷和素質:既能從全局中找準“本位”,又能從與其他部門的相互聯系中找準“本位”;既能從“本位”實際出發量體裁衣,又能從其他部門、其他方面和其他環節對本部門、本方面、本環節的需要出發,為“他人”補好臺、做好嫁衣;既有勝任“本位”的能力和負責精神,又有與其他部門和方面良好合作的能力和團隊精神。當企業面臨一些突發的緊急而又重要事件、一時尚無法明確劃分部門或個人責任時,優秀的中層管理者不會認為“事不關己”,而會主動承擔艱巨的任務,積極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或建議,自愿為上級分憂,為企業分憂,即使充滿風險也在所不惜。
摘自孫平教練《高層管人中層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