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文化規劃不同于其它子規劃,最難以把握又最難以實施。設計該規劃地目的是保證文化能得到灌輸、加強、豐富、完善和提升,我們不能指望通過制定和實施一兩年的文化規劃實現一勞永逸,因為這是一項不可停息、永無止境的工作。關于如何創建和塑造組織文化的文獻非常豐富,公司可以擇善而從。但是要把它編制成一項規劃,要注意三點:第一,認清文化現狀和目標;第二,結合其它人力資源規劃設計本規劃;第三,與其它職能部門合作實施此規劃。
第一點是規劃的難點和重點,被忽視是次要原因,最根本的問題是沒有找到有效的評價工具。下面再分別對設計與選用測量量表提出一些建議。
設計組織文化量表必須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首先明確測量的目的是什么,如全面認識組織文化(Glaser、Zamanou和Hacker,1987)、認識組織文化某方面(Eric和Rangapriya,2005)或區分組織文化類型(Quinn and Cameron,1998)等。其次,明確設計量表的依據,與設計者對組織文化定義(Cooke和 Lafferty,1983)、內容(Goffee和Jones,1998)、分類(Marianne and Kenneth,2002)、維度(Hofstede,1990)等的認識和選擇相關,在這些依據的基礎上設計量表題項。第三,選擇評分方法,可以用Likert量表法(Kotter 和Heskitt,1992)、Q分類法(O’Reilly等人,1991)、是非判斷(Adrienne和Caroline,2003)等方法,回答者可根據感知程度(Post和Coning,1997)、出現頻率(Wallach,1983)等回答。最后,檢驗量表,并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量表。
運用組織文化量表,最好選用理論基礎被廣泛認同、經過大量檢驗的量表,這樣可以保證量表有效、可信,并且結果得到認同。但是,每份量表都有特定的設計和檢驗環境,不一定對任何對象適用,因此,事先要考慮量表是否符合使用目的和環境。在使用量表時,可以全部使用(Cho,2000)、部分使用(Tracey和Christine,2000)、修改使用(Tepeci和Bartlett,2002)、綜合使用(Kevin、Graeme和Robert,2004),總之,根據情況而定。
無論是設計還是使用量表,必須先了解量表。韓巍(2000,2004)認為在組織文化領域,我國的“介紹”工作遠遠沒有做好。本章總結并歸納了大量的相關知識,希望能為學術界和實踐界的朋友提供參考。從事理論工作的研究人員可能對以上內容比較感興趣,從事實踐工作的人士可能仍無所適從,其實本章只是為您提供思路,如果對其中的工具感興趣,可以根據提供的信息尋找該工具。如您還有什么疑問,歡迎通過電子郵件(songlianke@126.com)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