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更公平”三個字寫進黨代會報告,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進一步深化,也是執政黨將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的明確信號。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從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然而,居民收入增長的步伐仍趕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另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乃至不同人群之間,仍然橫亙著一道道“鴻溝”。
十八大報告中出現20多次‘公平’,這表明黨將以更大決心和努力,讓公平理念更深入人心,讓百姓分享更多發展成果。這也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
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同步……十八大報告表明我國將從追求“國富”轉向更加追求“民富”,為我國制定和實施收入分配改革的具體方案提供指導思想和重要原則。
收入分配改革并不是要回到過去的“平均主義”、“大鍋飯”,而是要打破不勞而獲的“金飯碗”。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孫軍正認為,收入公平不是收入相等,不同人的能力、經驗及所付出努力不相同,勞動報酬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收入分配公平的關鍵是機會是否均等、獲得方式是否正當,只要通過誠實勞動和個人能力正常獲取,社會都應鼓勵。
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一方面要通過市場手段使勞動報酬增長水平和企業利潤增長同步,另一方面,政府要解決市場、企業本身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對轉變政府職能提出更高要求。
實現更公平,還應破除壟斷。中國在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真正引發不滿的,不是基于公平競爭形成的行業差距和收入差距,恰恰是通過壟斷形成的收入分配不公。
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孫軍正認為,更公平意味著市場在配置資源中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這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來實現。縮小收入差距,還需大力調整財政、稅收、社保三大宏觀政策,充分發揮對收入再分配的重大調節作用。
(為傳承紅色文化與傳播紅色管理,歡迎各地培訓機構獨家代理孫軍正老師的紅色管理系列課程。聯系方式詳見孫軍正中華講師網博客中的“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