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老板的分工協作與事業規劃
中國目前的企業以中小型為主,大型企業(超過1000人、固定資產大于10億、年度營運大于50億)不足20%。而中小企業中,又以微小型企業的夫妻店為主流,即使是同一對夫妻擁有的企業,也是數量眾多、規模十分微小的形式存在,即一對夫妻同時擁有幾個公司。那么,這些中小企業的老板該如何分工協作和規劃事業算比較理想呢?
根據筆者長期對中小企業的輔導實踐來看,大部分都是夫妻店。而夫妻店的“店長們”即夫妻雙方在目前培訓大潮的推動下,紛紛都加入到了學習的行列。于是乎,很多企業都會按照大型規范企業一樣設計企業的治理結構,如董事會、監事會、審計委員會、戰略投資委員會、薪酬福利委員會、監事長、董事長、總經理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如此設計,顯得規范,本來沒有什么不好,特別是夫妻店由若干個店即公司組成,似乎很有必要。但是,其實不然。原因有二,一是幾乎所有的結構組成都是重復的,完全不能行使相關的職能,形同虛設如做秀一般,若是給外人看看還顯有點分量,若是內部就如此運作,則是自欺欺人,浪費資源又降低效率。組織設計是否有必要,要看運作的需求,不是追求大而全就是完美。這就好比,一個非常小的公司,一個人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又任銷售總監兼生產總監,頭銜一大堆,都不實際,這個時候就是一個總經理搞定,集多重角色于一身,虛張聲勢反而會被別人笑話。
二是一切都按照標準設計,就必然要生出真正意義的董事長與總經理。假設真是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就必然出現甩手掌柜的董事長和操持辛苦的總經理,前者就是袖手旁觀者,后者就是實踐者。本來生活中是相互幫助、互相支持的伴侶,一到工作中就出現了脫節,不容易形成合力。而且,因為現在學習到的知識比較混亂,很多人不假思考、不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就照搬照抄去運用,由于夫妻學習的內容不一樣,出現打架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些都是因為分工明確但脫離實際而造成的。
正常來說,按照現代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一個企業必然有一個董事長和一個總經理,屬于正常。但是,筆者建議,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不要分董事長和總經理,而應該根據個性性格特征、按照工作職能分工協作。比如一個人負責研發與生產,一個人負責銷售,如果是獨立分公司運作,建議按照事業部或者準事業部方式運作,展開競爭,形成內部采購和結算,各管各的利潤。必要的時候,角色可以進行調換,以豐富其知識面與實踐經驗。這就好比,一個家庭,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內,女人負責做飯洗衣服,這是一種分工,但是,假設妻子出差在外很長時間,丈夫也要自己洗衣服和做飯,是完全同樣的道理,即使妻子在家,在其出現情緒的日子里,丈夫也會去幫忙承擔一些家務,絕對不會分得那么清楚。企業也是同樣的道理,一旦如大企業那樣分工實施,企業就不能和諧發展。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小企業往往是因為家而衍生出來,小企業更適合家庭文化的根植與實踐。
中小企業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呢?這就要求對企業做好兩件事情。一件是內部管理,一件是事業的有效規劃。
內部管理是很多企業容易忽視的事情,認為草鞋沒樣邊打邊像,慢慢來,這是錯誤的觀念。管理從一開就要規范起來,但可以靈活掌握尺度。做好企業是做強做大企業的前提保障,做好企業包括一系列內部管理的規范,如組織結構、部門職能、人員定編定崗與崗位說明書、制度、流程、授權、薪酬體系、考核與激勵機制、福利與培訓、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統統都不能少,也不能馬虎。
溫馨提示:
⑴摘自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孫軍正老師培訓課堂經典案例。孫老師是中國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中國紅色管理學會會長,他根據多年的管理及培訓經驗,將紅色精神與西方管理巧妙結合,將理論性、實踐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講解深入淺出,演繹通俗易懂。
⑵長期誠尋全國各地培訓機構全面代理孫軍正老師主講的核心課程,以實戰型管理培訓助力本土企業快速成長。邀請孫軍正老師授課或代理孫老師課程者可直接聯系他的助理(登陸:“中華講師網”,打開“聯系方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