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動輒就談百年戰略的企業家絕對是空想主義者,因為市場動態、技術演變等基本面日新月異,不可能有一勞永逸的戰略。
很多企業家言必稱“戰略”,但他們口中的戰略,多是“XX年之內成為行業冠軍”、“立足華東,輻射全國,成為百年企業”之類……
把目標當戰略,把績效當戰略,把爭取行業排名當戰略——這些可以指導企業真刀真槍地打仗嗎?戰略是某一時期指導戰爭的謀略,是很實很落地的東西。那些動輒就談百年戰略的企業家絕對是空想主義者,因為市場動態、技術演變等基本面日新月異,不可能有一勞永逸的戰略。
戰術是釘子,戰略是錘子,戰略是老板唯一不能交給職業經理人做的事。因為只有老板才能調動企業資源進而驅動軍隊抵達決戰地點。游擊戰?側翼戰?進攻戰?防御戰?好老板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就是確定要打一場什么樣的戰爭——好了,用案例說話。
找到決戰地點
戰略就是找到決戰地點,這句話用學院派的表述即是“定位”。
別看今天的白酒市場格局已定,諸侯稱雄,茅臺絕塵。回到十多年前的這個夜晚,隨著短缺經濟的結束,國內的白酒業大面積滑坡,昔日相安無事的白酒版圖狼煙四起,而在市場經濟第一輪沖擊中,最先感到不適的莫過于一度被世人奉為國酒的茅臺了。
首先,在異軍突起的川酒和湘酒的夾擊下,茅臺的市場份額日益下滑,連年虧損,尤其是老對手五糧液咄咄逼人,喊出了“國酒沒有終身制”的呼聲。其次茅臺自身品牌形象老化,廣告訴求雜亂無章,此外假茅臺四面出擊,分食蛋糕。
——茅臺危險。
1998年末,茅臺集團找到王志綱工作室時,最想知道的答案就是,怎樣才能永保茅臺的國酒地位。
經過密集調研,當時工作室確立了“茅臺就是文化酒”的核心理念,在品牌塑造、廣告推廣、銷售渠道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策略和戰術。茅臺為什么是文化酒?工作室認為,中國白酒經歷了如下幾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作坊酒。當工業化還未進入中國社會之前,傳統工藝和落后的生產能力使酒的影響力只能局限在十里八鄉,靠民間的口碑傳播,甚至是文人墨客的不經意謳歌。
第二階段是工業酒,主要是表現在計劃經濟時期,作坊合并,簡單數量疊加,計劃包攬產供銷。
第三階段是廣告酒。以山東秦池為代表的企業不惜血本以廣告開路,高舉高打俯沖式營銷攪得市場天翻地覆。廣告打出去,再拿來川酒、黔酒用黃河水一兌,然后打遍全國。
第四階段是品牌酒。正當許多酒廠還幻想著廣告為王時,五糧液、酒鬼、古井貢等企業重新重視酒的本質,成為“名牌戰略”的先行者,中國白酒業正式進入五霸七雄的春秋戰國時代。正是這一階段茅臺遭遇有史以來的大滑坡。
第五階段是文化酒。工作室意識到,從賣酒到賣文化是品牌酒向更高層次邁進的必然趨勢——抓住這個“勢”,就是茅臺未來的戰略。
溫馨提示:
⑴摘自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孫軍正老師培訓課堂經典案例。孫老師是中國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中國紅色管理學會會長,他根據多年的管理及培訓經驗,將紅色精神與西方管理巧妙結合,將理論性、實踐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講解深入淺出,演繹通俗易懂。
⑵長期誠尋全國各地培訓機構全面代理孫軍正老師主講的核心課程,以實戰型管理培訓助力本土企業快速成長。邀請孫軍正老師授課或代理孫老師課程者可直接聯系他的助理(登陸:“中華講師網”,打開“聯系方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