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軍隊伍中,有這樣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凡是干部人格魅力較大、威信較高,戰士就對他既服從又服氣,官兵關系比較融洽;相反,凡是干部自身形象不佳,戰士對他的尊重就要打折扣,官兵關系一般不理想。說服而不壓服,讓下屬服氣,應該成為帶兵人的努力方向。
古希臘被稱為“寓言鼻祖”的作家伊索曾有一篇寓言,名為《北風和太陽》內容是這樣的:
北風和太陽爭論誰的威力大。他們認定誰能剝去行人的衣裳,就算誰勝利。北風開始猛烈地刮著,行人把衣裳裹緊,北風就刮得更猛了,后來,行人冷得厲害,又加上了更多的衣裳,北風終于刮累了,就讓給太陽。太陽先溫和地曬,行人脫掉了添加的衣裳;太陽越曬越猛,行人熱得難受,就把衣裳脫光,跳到附近的河里洗澡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服往往比壓服更有效。
服從服從,服氣了就更愿跟從。服氣,說到底是對他人的由衷信服。戰士一旦服氣某個干部,就會在內心深處把他當作榜樣,言行舉止以他為標桿;就會對他產生充分的信任,他說的話愛聽,他講的理愿信;就會從他身上汲取動力,不折不扣甚至創造性地完成他交給的任務。而干部如果能讓本單位的戰士服氣,那么,他的言行就更有影響力、號召力,這個單位就更有凝聚力、戰斗力。即使官兵之間產生了磨擦、矛盾,也很容易溝通、解決。
為什么有些帶兵人不能讓戰士服氣?原因不一而足,但主要是干部自身造成的。比如,素質不高,訓練時不敢說“看我的”,平時不敢說“照我做”,關鍵時刻不敢喊“跟我上”;言行不一,處事不公,搞你親我疏,劃“小圈子”小團體。戰爭年代,戰士對干部的服氣,是建立在干部沖鋒在前、退卻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表率作用基礎上的,干部用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為默默教育、感染戰士,使戰士感動、佩服。
在企業,要讓員工服從并不難,想讓員工服氣卻不易。帶兵人應該走出單純靠行政權力帶兵的誤區,以形象感召人,以行動感動人,以人格感化人。
解放軍內部流行一句話:“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下屬對領導總是“聽其言觀其行”的,其行善,其言才有力。正如西晉初年的思想家傅玄所說:“以正德臨民,猶樹表望影,不令而行?!?/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