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孫軍正認為,本土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企業家,需要認真學習毛澤東同志密切聯系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寶貴思想,重新認識我們領導下的員工,尊敬員工,關心員工,真心實意地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成長,支持他們成功。
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三一頁
2、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七九零頁
3、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
━━《多余勞動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冊第五七八頁
4、要聯系群眾,就要按照群眾的需要和自愿。一切為群眾的工作都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任何良好的個人愿望出發。有許多時候,群眾在客觀上雖然有了某種改革的需要,但在他們的主觀上還沒有這種覺悟,群眾還沒有決心,還不愿實現改革,我們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經過我們的工作,群眾的多數有了覺悟,有了決心,自愿實行改革,才去實行這種改革,否則就會脫離群眾。凡是需要群眾參加的工作,如果沒有群眾的自覺和自愿,就會流于徒有形式而失敗。……這里是兩條原則:一條是群眾的實際上的需要,而不是我們腦子里頭幻想出來的需要;一條是群眾的自愿,由群眾自己下決心,而不是由我們代替群眾下決心。
━━《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一零至一零一一頁
5、我們的代表大會應該號召全黨提起警覺,注意每一個工作環節上的每一個同志,不要讓他脫離群眾。教育每一個同志熱愛人民群眾,細心地傾聽群眾的呼聲;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眾之上,而是深入于群眾之中;根據群眾的覺悟程度,去啟發和提高群眾的覺悟,在群眾出于內心自愿的原則之下,幫助群眾逐步地組織起來,逐步地展開為當時當地內外環境所許可的一切必要的斗爭。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六頁
6、當著群眾還不覺悟的時候,我們要進攻,那是冒險主義。群眾不愿干的事,我們硬要領導他們去干,其結果必然失敗。當著群眾要求前進的時候,我們不前進,那是右傾機會主義。
━━《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二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一九頁
7、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
━━《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零二頁
8、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零一頁
9、任何有群眾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較積極的、中間狀態的和比較落后的三部分人。故領導者必須善于團結少數積極分子作為領導的骨干,并憑借這批骨干去提高中間分子,爭取落后分子。
━━《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零零頁
10、只有領導骨干的積極性,而無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相結合,便將成為少數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而無有力的領導骨干去恰當地組織群眾的積極性,則群眾積極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確的方向和提到高級的程度。
━━《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零零頁
11、群眾生產,群眾利益,群眾經驗,群眾情緒,這些都是領導干部們應時刻注意的。
━━為中直軍直生產展覽會題詞,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延安《解放日報》
紅色精神,薪火相傳。為了讓更多人學習紅色管理,歡迎各地培訓機構代理推廣紅色管理系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