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經濟全球化大潮中的中國國有企業,究竟采用什么樣的管理思路應對挑戰?近年來一直眾說紛紜,令人欣喜的是,在經過迷茫和反復陣痛之后,"紅色管理"論果斷舉起了自己的旗幟,成為當今學術界、企業界、管理界一種新思潮和新理念。
時代呼喚"紅色管理"
"紅色管理"概念是相對于西方現代管理而產生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創造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論、管理方法。說白了就是獨具一格的中國共產黨管理模式,其實質是從管理學角度對中國共產黨80多年來治黨、治國、治軍思想精華和實踐經驗的提煉,是中國特色管理體系中最基儲最根本、最核心的中堅支撐,也是新中國經濟社會管理中最重要、最現代、最輝煌的組成部分。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紅色管理"過去管用,現在管用,將來仍然管用。尤其是已經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的當代中國,大力倡導"紅色管理",不僅是反復實踐后的必然選擇,更是時代發展賦予的歷史使命。
紅色管理專家、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孫軍正認為,曾幾何時,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滾滾洪流,西方現代管理理論不斷涌入,洋概念、洋理論、洋案例、洋專家紛至沓來,鋪天蓋地。不應否認,這些"洋貨"給中國大地帶來了新鮮空氣和有益啟示,但也引發了"邯鄲學步"后的理論模糊和實踐混亂。在西方各種學派、學說沖擊之下,國內學術界、管理界、企業界一些崇洋之人,對中國的本土化管理失去了信心,迷失了方向,抱著"外國的月亮就是圓"不放,盲目跟風"江北驢子學馬叫"。個別人甚至錯誤地認為:"共產黨的一套,搞革命可以,搞建設不行";"過去湊合用,今天行不通","紅色管理"過時論、無用論一時間甚囂塵上。"紅色管理"在一定范圍和時間內受到冷落,面臨嚴峻挑戰。
盲目的理論必然導致盲目的實踐。南桔北枳的例子不在少數,盲目嫁接導致企業慘敗的教訓更是不勝枚舉,秦池的一日潰堤、巨人大廈的轟然坍塌,都不難找到盲目運用西方理論的根源。問題出在哪里?一言以蔽之:水土不服!照搬照抄的"拿來主義"遺害無窮。另一方面,也有些過于"懷舊"之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過分陶醉在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光環中,一味"尋宗拜祖",挑幾個"典故"改頭換面、冠個現代名詞就作為現代管理學說大力推崇,結果這種簡單的"仿古式"抵抗,最終也被時代摒棄。
正反兩面的經驗和教訓再一次昭示:片面的"洋為中用"解決不了"水土不服"問題,片面的"古為今用"解決不了與國際接軌問題。只有"紅色管理"既能解決"水土不服",又能解決"國際接軌"問題,成為國有企業保持基業長青的管理優勢。這同樣已被無數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實踐所證明。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初期,國有企業處于極其艱難的境地,但許多企業沉著應對,堅持把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國有企業優勢相結合,把本土優良傳統與西方優秀文明成果相結合,大力深化改革,不斷強化管理,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發展之路。回顧這段艱難歷程,許多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深有感慨:是"紅色管理"把國企帶出了困境,帶進了新的天地。"紅色管理"再一次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實踐中展示了獨特優勢和神奇力量。
"紅色管理"為何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為何保持長盛不衰的強勁力量?追本溯源,就是因為"紅色管理"是在艱難曲折實踐中蘊育成長的,而且根植于中華土壤,融于民族靈魂,是本色的、主色的、正色的管理。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雖然形勢和環境不斷變化,但只要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政治體制不變,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變,堅持"紅色管理"的信念就不能變,這是實踐的必然選擇,也是時代的理性呼喚。
正確把握"紅色管理"的核心內涵
"紅色管理"是歷史的、時代的,又是具體的,其內涵非常深刻和豐富。只有全面、系統理解并掌握"紅色管理",才能真正把握"真經",才能身體力行大力弘揚"紅色管理",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進程中發揮出"紅色"力量。
"紅色管理"是一種成就升華。"紅色管理"是一種傳統之光,實事求是是其本質和精髓所在。它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提煉升華而創造形成的,在不斷思考總結把握規律性中豐富發展的。它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自始至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立足于從中國國情實際出發解決中國問題,揭示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也揭示了國有企業發展規律,形成了符合國情、行之有效、體現獨創性的科學理論體系。它包含了綱領、路線、組織、干部、領導、控制、創新等核心管理要素,結構嚴謹、銜接緊密、有機統一。既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共同價值觀、基本準則、方針政策等系統理念和原則,又有加強組織建設、班子建設、隊伍建設等方法和技術,既是認識論,又是方法論。
"紅色管理"是一種時代精華。"紅色管理"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與時俱進是其永葆活力的源泉。"紅色管理"是順應時代的產物,既應運而生,更應運而進,它依據不同的時代主題和時代需要,研究不同時代條件下的實踐經驗和特殊規律,形成了既一脈相承又具有不同重點的"紅色管理"各個發展階段的內容,使"紅色管理"能夠始終順應管理學發展的潮流,走在時代前列。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到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戰略思想的誕生;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改革開放不動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到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從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領導、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辦企業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倡導自主創新,等等,無不體現著"紅色管理"與時俱進的思想品格。
"紅色管理"是一種方法凝華。"紅色管理"理論閃耀著治黨、治國、治軍、治企的智慧光芒,其時代內涵體現在各個領域,包括國有企業的管理實踐中。它集思想方法、認識方法和管理方法之大成,既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方法,也有調查研究、矛盾分析、理論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科學的認識方法,還有群眾路線、精兵簡政、集體領導、批評與自我批評、樹立典型、"一切行動聽指揮"、"三老四嚴"等有效的管理和工作方法;同時,還包括注重學習改造,不斷更新觀念,強調保持精神狀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等大量實用、管用的管理方略。其實質就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嘗觀點和方法解決現實問題。
唱響"紅色管理"主旋律
時代呼喚"紅色管理",實踐離不開"紅色管理"。在發展和壯大國有經濟、重塑國有企業新輝煌的偉大實踐中,必須發揚光大"紅色管理"的特色優勢,理直氣壯、堅定不移地倡導、堅持和發展"紅色管理"。
一要堅持重大原則不動搖,讓"紅"色更正。倡導"紅色管理",首先要把住重大原則問題,在一些事關重大方向和原則的問題上堅持"黨政化"不動遙國有企業作為政治和經濟的融合體,講效益是首要目標但不是惟一目標,必須全面承擔起應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責任。作為黨執政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有企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政治領導不動搖,必須高度警覺弱化黨的政治領導的苗頭和傾向,堅決抵制"搞與國際接軌的市場經濟,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領導沒必要"、"國有企業黨組織可有可無"等錯誤認識和做法,不斷加強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建設。要始終堅持黨管干部和黨管人才原則不動搖,切實把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管注管好、管到位,確保國有企業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誠于黨、國家和人民的干部手中。要始終堅持集體領導和民主集中制原則不動搖,增強決策、執行、監督的有效性,確保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二要堅持改革創新正確方向,讓"紅"色更鮮。改革創新是國有企業發展的靈魂,"紅色管理"也需要在改革創新中豐富發展。改革創新必須走國企化、市場化、國際化相結合的道路,不可盲目貪異求"洋"。既要勇于改革創新,又要及時糾正偏差,防止因體制性和方向性錯誤帶來不應有的嚴重后果。在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中,不可過分夸大法人治理結構的功能和作用。要堅持通過強班子實現強企業的方向不動搖,堅信"沒有最好的體制,只有更好的班子","企業要搞好,關鍵在領導層的核心能力"。引導上下都把重心放在提高經營管理者核心能力上,積極探索建立符合國有企業實際的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標準,改進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政治素質好、經營業績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為主要內容的"四好"領導班子建設力度,以領導班子的競爭力保證企業的競爭力。
三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讓"紅"色更久。文化是深層的力量,"紅色管理"要靠"紅色文化"來支撐。要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艱苦奮斗精神,以及"三老四嚴"、"勤儉辦企業"、"創新創業"等企業精神不斷發揚光大,使"紅色管理"薪火相傳,成為貫穿國有企業發展的靈魂。要堅持以人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實關心職工群眾利益,充分依靠職工辦企業。要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發掘提升核心價值理念,培育團隊精神,建立和諧企業,不斷增強隊伍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還要學習借鑒西方先進文化和文明成果,兼容并蓄,提升企業文化水平。要堅持企業文化的開放性,防止以"紅色管理"作為排斥外來先進文化的擋箭牌,只要于我有益,都可為我所用。要堅持企業文化建設的持續性,在傳承的基礎上,以過人的智慧和膽量,不斷探索實踐,不斷完善和豐富,以紅色文化保證"紅色管理"顏色更紅!
紅色精神,薪火相傳。為了讓更多人學習紅色管理,歡迎各地培訓機構代理推廣紅色管理系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