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有七個很重要的概念,即:
第一,供應鏈要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的拉動為原動力。利豐貿易為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將一系列的制造程序組織起來,幫助他們選擇生產商和供應商,設計整個生產的計劃及流程,代為監督品質和生產的時間,處理各種各樣瑣碎的事項,直至產品裝運出口。這是新的貿易方式,貿易商已不同于過去,而是提供各種計劃和協調,使各個環節獲得更多的利潤,成為供應鏈的管理者。
第二,強調企業應專注于核心業務,建立核心競爭力,并在供應鏈上進行明確定位,將非核心業務外包。要快速地形成多元化的產品及保持企業的長勝,企業就要對其核心業務在供應鏈上進行定位,將非核心的業務外包給其他專業的企業,生產出更符合經濟效益并減少了企業管理成本的產品,通過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企業可以在供應鏈上更好地進行規劃,提升核心競爭力。要清楚什么是企業的核心業務,核心業務是要繼續保持加強的,非核心是要外包的。
第三,各企業要緊密合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企業之間一定要進行緊密有效的合作,如果有一個程序外包,一定要跟合作伙伴有很好的合作關系,供應鏈管理需要企業有誠信,有長久的合作關系,企業應該從追求整體競爭力出發,減少環節上的浪費,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實現多贏。所以供應鏈管理中的一個要點就是講究合作,通過共享信息,在工作流程上做到高度集中,達到生產和流通的均衡化和同步化,以及成本上的最優化。具體而言,供應鏈上各成員需要相互了解,以獲得生產程序和能力,相互有利益,減少環節上的摩擦,使供應鏈有強大的競爭力。
第四,運用信息系統優化供應鏈的運作。信息流程是企業內部員工、客戶和供應商的溝通過程,利豐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科技的應用,為了能做到協同規劃和區域生產等高增值生產的模式,利豐貿易構建了一個以內外部聯網為主的信息系統架構,整合公司內外部的信息,這樣利豐貿易就能與自己的業務伙伴,包括客戶、生產商、經銷商、物流公司以及政府等等,隨時保持聯系與溝通,取消了時間及空間差異帶來的障礙。
第五,不斷改進供應鏈的各個流程,除了信息系統之外,供應鏈的管理要將工作流程、實物流程、資金流程、信息流程放在一起,進行整體優化,以配合企業內外部環境的需要。
第六,產品要貼近市場,適應即時需求。生產實踐是業務成敗的另一個關鍵。例如時尚服裝,一旦設計樣式過時了,零售價格就會很快跌下來。因此零售商的購買,要看市場上的潮流才決定,時裝行業避免降價就會帶來更大的利潤。利豐會將各個生產環節交給多個生產商同時工作,一些制造商事先只生產中間零部件,或者某個核心部件,待了解最終用戶的需求之后,再按照實際市場的需要進行組裝,完成生產的產品,以最快地回應顧客的需求。以前從訂貨到交貨需要三個月,現在壓縮到四五個星期,這都是新型貿易商為客戶帶來的增值。
第七,降低采購、庫存、運輸等環節的成本。企業通過對供應鏈的分析,實施積極的管理和合作,從而降低在采購、庫存、運輸等環節上的成本。事實上,傳統的業務也會有很多節約的空間,香港貨品編碼協會提出供應鏈管理的實行,能將存貨量平均減少25%,倉儲及貨運成本減少25%,信息交流可削減環節上的成本20%,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在競爭激烈、價格難以提升的市場上,成本的減少成為很多企業利潤的增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