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路與新新疆(課件大綱)
主講: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
三五九旅精神研究所所長
兵團屯墾戍邊研究會會員
塔大西域文化研究院研究員 任新農
中國湖湘文化研究會會員
兵團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電話:18609970359 18290791555
目 錄
一.新絲路戰略大事回顧
二.古今絲路的形成及意義
三.新疆歷史在古今絲路中的地位(西域屯墾、歷史貢獻及戰略地位)
四.新絲路與新新疆(新南疆)發展戰略
五.對接新絲路戰略的幾個重點
一. 新絲路戰略大事回顧
(一)絲綢之路精神: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
1.和平之路。
2.合作之路。
3.共贏之路。
(二)大事回顧
二.“絲綢之路”的發展及現狀
(一)古代絲綢之路
1.淵源
2.起始
3.形成
◆“賽里斯”的出現。
◆絲路的繁榮。
◆南方陸上絲路。
◆海上絲路(略)
4、意義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
◆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路線
◆絲路沿線多民族的共同創造,所以又稱之為友誼之路(大宛人、康居人、印度人、安息人、阿拉伯人、西突厥人)
——絲綢之路的誕生,順應了東西方商貿往來的現實需求(遠至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
——在中亞和歐洲方向先后出現的兩大帝國,為打通東西方之路奠定了基礎(公元前6世紀中期波斯帝國崛起)
——漢朝“斷匈奴右臂”戰略,客觀上正式開辟了古代絲綢之路(公元前138年)
5、影響
◆建立了中西永恒合作關系。
◆推進了中西文明進步。
◆助推了西域一統(文化認同、國家統一、社會一體)
◆奠定了西域新疆發展之基
◆推進了西域新疆文明進步
(二)新絲綢之路
1.背景
◆學術背景。
◆戰略背景。
——美國絲路計劃。
——俄羅斯新絲路計劃。
——南北走廊等絲路計劃。
——日本“絲路外交”、歐盟“中亞新伙伴關系”、印度“聯通中亞”新戰略。
——國際組織的絲路計劃。
——哈薩克斯坦絲路計劃。
——烏茲別克斯坦絲路計劃。
——土庫曼斯坦絲路計劃。
——塔吉克斯坦絲路計劃。
——吉爾吉斯斯坦絲路計劃。
◆政治背景。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出訪哈薩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
——2014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出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新空間”。
2.現狀
◆建設初期公路。
◆迪(化)庫(爾勒)公路、蘭(州)新(疆)鐵路、天山公路、喀喇昆侖新藏公路、中巴友誼公路。
3.啟示
◆“絲綢之路”突出了西域戰略地位。
◆新形勢新發展需要歐亞空間的深度整合與合作。
◆現代絲綢之路是構建世界新合作和文明進步的新平臺。
三.新疆地位與絲路發展
(一)戰略地位
1.地理優勢。
2.人文優勢。
3.資源優勢。
4.基礎優勢。
5.科技優勢。
6.政策優勢。
(二)歷史貢獻
1. 穆王西游會王母(前秦時期,文化融合之旅,中華跟文化所在;昆侖山人類起源、文明起源、宗教崇拜)
2. “玉石之路”的起始地(和田玉和婦好墓)
3. “面條之路”的傳播地(小麥傳向中原,而再演繹山西的拉條子成為新疆的主食拌面)
4. 族群遷徙、交流、融合(羌人活動、大月氏西遷、回鶻西遷、烏孫龜茲聯姻等)
5.西域屯墾都護“絲路”促進了繁榮與發展
◆兩漢時期西域屯墾,奠定了絲路發展的重要節點和絲綢之路要塞,確保了絲路的暢通。
◆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屯墾(公元221年到公元316年在西域屯田前后94年)。
曹操:“夫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隋時期西域屯墾(自公元608年至公元618年,前后10年)。
◆唐時期西域屯墾(從公元630年開始至公元791年結束,經歷161年)。唐右史崔融和將軍王孝杰(公元692年):“守長安必守河西,守河西必守四鎮”。
◆五代 兩宋時期西域屯墾。
◆元朝西域屯墾(自公元1271年始至公元1298年結束,前后27年)。
◆1406年,明王朝設立哈密衛,延續了西域地區的屯墾。明太祖朱元璋:“養兵而不病于農者,莫若屯田……兵農合一,國用以舒”(據《續文獻通考?田賦考?屯田》)。
◆元世祖忽必烈:“古者寓兵于農,漢、魏而下,始置屯田為守邊之計。有國者善用其法,則亦養兵息民之要道也。遇堅城大敵,則必屯田以守之。海內既一,皆立屯田,以資軍餉……由是而天下無不可屯之兵,無不可耕之地矣。今故著其建置增損之概,而內外所轄軍民屯田,各以次列焉。”(據《元史?卷一百?志第四十八?兵三?屯田》)
◆清代西域屯墾(軍屯、民屯、回屯、旗屯、犯屯),至1911年達到70.3萬公頃。
◆民國新疆屯墾(1912年至1949年,共38年)。
◆當代新疆屯墾。新時期新疆兵團屯墾是新疆發展墾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疆兵團現狀:
◆鄧小平:“兵團是新疆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民族團結的重要力量、安定團結的重要力量和鞏固邊防的重要力量”
◆江澤民:“生產建設的模范、安定團結的模范、民族團結的模范,以及穩定新疆和鞏固邊防的模范”
◆胡錦濤:“更好地發揮推動改革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建設大軍作用,更好地發揮增進民族團結、確保社會穩定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好地發揮鞏固西北邊防、維護祖國統一的銅墻鐵壁作用”
◆習近平:“兵團要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
◆14個師;6個城市;175個農牧團場;257萬人口。
6.新疆歷史地位與絲路戰略
◆“絲綢之路”的重要傳承(從都護絲路,到綠洲貿易與農牧文化交流融合)
◆“絲綢之路”的重要引擎(西域新疆無論是西漢時期的36個城邦國,還是東漢時期的51個城邦國,以及盛唐以后的歷朝歷代之間的交往)
◆“絲綢之路”的重要平臺(西域本為古絲路的商貿交易地)
◆“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由商貿目的地轉為中轉和流通地)
◆“絲綢之路”的重要保障(祖國西北部軍事、經濟、政治的戰略屏障)
(三)新絲路現狀
1.公路。
2.鐵路。
3.航空港。
4.信息港。
5.金融港
6.貿易港。
7.油氣中轉港
8.電網。
四.新絲路與新新疆
(一)弘揚絲路精神,提振新疆精神,厘清差距,大膽定位發展方向
1.絲路精神就是團結的精神。
2.絲路精神就是合作的精神。
3.絲路精神就是奮斗的精神。
4.絲路精神就是和諧包容的精神。
5.絲路精神就是共贏的精神。
(二)依托新絲路戰略,增強服務國家對外建立新型國際關系的能力。
1.協調促進中美新型關系(中美關系是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點)。
2.通過與絲路沿線國家發展關系,更好的讓世界了解中國,增進互信。
3.推進與歐洲國家的新型關系,形成亞歐命運共同體。
(三)借力新絲路戰略,推進新疆發展環境的改善
1.變內陸為前沿,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主陣地。
2.變邊遠地區為亞歐聯通的樞紐,成為我國新常態發展的高地。
3.變荒原戈壁和沙漠廢地為寶地,成為我國經濟、文化、政治進步的發達之地。
(四)對接新絲路戰略,帶動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區的現代文明進步
1. 大膽進行戰略對接,打造國家層面的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2.全面實施戰略配合,打造國家層面的國際能源集散和配置中心。
1. 打造國家西部產業轉型升級創新基地和新型產業示范推廣與服務基地。
2.建設西部地區國家新型城鎮化示范區。
五.對接新絲路戰略的幾個重點
1.創辦智庫,解決思路問題。
2.率先創建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
3.打造國家西部文明創新基地。
4.打造西部“三化”建設樣板。
5.認識優勢,激發活力。
◆新疆的機遇:
——國家和內地省市援建。
——南疆戰略規劃。
——西部大開發戰略持續性政策。
——國家新政策機遇。
——“六次產業”。
——“智慧糧食工程”(2015年國一號文件)
——農業物聯網。
——新興產業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