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 詹長霖
在所有的杰出工程師中有數以萬計的創新者,他們創造了很多個專利技術。數百萬個不同領域的專利,組成了錯綜復雜的全世界進化模式路線圖。如果你是一個企業主管,你一定很想知道這些進化模式,而且想通過這些演進過程指導你當前的工作。
如何利用歷史經驗作為進化杠桿?什么樣的知識可以幫你跳出公司已形成的慣性思維?如何提高你公司創新的績效和可行性?俄國工程師G.Altshuller很早就注意到這些問題了,他的研究從1946年開始,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整個世界處于戰后恢復階段。Altshuller認為工程師所遇到的問題中有百分之九十都是以前自己或者其他人解決過的問題,這也可以算是現在我們稱呼〝跨領域創新〞的鼻祖。在11月底新竹工研院產業學院舉辦的〝跨領域創新主管研習班〞也邀請我主講〝跨域創新生態系 共創新價值〞課程,其中就分享很多優秀企業采取的跨領域(跨界)創新的實際做法及案例,獲的非常多學員的積極反饋。
在四十年的時間里,Altshuller及領導的研究小組每年進行了1500人年的研究,分析了全世界各個領域的2百多萬條專利。通過研究發現,創新并不是一種隨意的過程,應該有理論方法指導,按照某種可遵循的模式進行。在技術層面上,沒有一個設計專利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從一般層面上來看,整個世界自始至終遇到的問題都是有限的幾個。因此,解決問題的困難也是相似的,的確如此。當前這數百萬的專利可以看作是非常少的一組參數、理論和模式的作用結果。訣竅是發現并利用杠桿作用,將這些參數、理論和方法來解決自己的創新挑戰和實現自身DNA的技術創新。
作為調查研究結果,Altshuller歸納總結了8種進化模式指導戰略決策,76個標準解關聯系統中的工程要素,39個問題參數來描述工程問題,40條發明原理來解決技術沖突,以及其他創新方法和工具。這些方法和工具是TRIZ理論的核心。再加上近20年來現代TRIZ方法及創新軟件系統的蓬勃發展,其創新成效更是井噴。
這些簡單易懂的規則和整套的方法工具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只有天才才能進行的創新領域。以這些規則為基礎,創新活動就是一種探索發現的任務,Altshuler的模板可作為創新活動的向導。因此,再也不會出現產生受自身限制的新功能,或者不完整的方法和不可預知的重大突破。
然后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使創新方法適應那些具有創新天賦而缺乏系統指導的天才。因此,我們必須承認并不是每個人先天都有創新能力,Altershuller證明這些固定的創新模式可以補充和擴大任何人的世界到最大極限。在現實中,創新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后天刻意訓練培養的。
或許你聽說過那個關于晚上在街燈柱下找丟失鑰匙的故事。當有路人問為什么總在這一個地方找鑰匙的時候,他回答:“因為只有這里光線最好!”很多企業也是這么做的,Altshuller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也是為什么他把TRIZ理論稱為集成了燈柱以外所有的光而形成更明亮的創新光束。在這束光的照耀下,任何人都可以透過自己前院看到外面的世界。
Altshuller研究的內含很難說清楚,而且也不能證明他的方法就是系統性解決創新問題的一種集成最有效工具。但是,TRIZ理論的確是一種科學家和工程師普遍采用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用來解決復雜創新問題。它幫助人們超越天才能力限制范圍,而不要折衷天才的作用和價值,也不需要排除偶然發現和不可預知突破的偶然性。
我找到了!
在出現重大發現的那一刻是非常興奮的,但是我們最好能以結構化方式規劃技術突破,因為企業運作的核心是結構化實體。他們制定計劃、分配預算、評估性能、研發設計,進行任何可以獲得預知收益的所有活動。正因為如此,不論你是生產蘇打汽水還是宇宙飛船,你都必須更深思熟慮地進行創新,認真研究整個創新過程。TRIZ正是你需要的基準,因為它能排除不同行業之間的障礙和智力差異,做到跨領域創新。
Altshuller的貢獻是:采用簡單的方法解決相對比較難處理的問題,解決了大部分比解困難的技術沖突,獲得創新的產品和服務。相對于在方便的環境中找尋答案而言,TRIZ更適合于在比較困難的環境發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