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長霖 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
蘋果和三星這場持續數年的創新發明專利大戰,在去年12月初以三星同意向蘋果支付5.48 億美元的賠償告一段落。ifanr報導中提到對于眾多〝觀眾〞來說,這場紛爭最有趣的一點是,三星為了證明很多東西并非蘋果的原創,因此有不少 iPhone的原型機被爆出。其中最有名的,恐怕是伴著那句三星的指責〝iPhone的原型來自Sony一款Walkman 被棄而不用的設計機種〞,而出現在世人面前的iPhone 原型設計圖,后蓋上還印著〝SONY〞。由此看出創新發明主要是從模仿學習而來,只是要模仿的很有〝文化〞。
但您知道對蘋果公司創新發明影響最大的是哪家公司嗎?您是否已經淡忘曾經有機會成為比「蘋果+微軟」還巨大的公司,它就是〝Xerox施樂〞。
從好奇心日報的專欄報導我們可以看到Xerox讓人婉惜的興衰故事。要知道,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筆記本電腦、手機,甚至是互聯網,最初都是Xerox公司研發的:
?在 1973 年就做出了個人計算機,比蘋果早 3 年;
?最早研發出以太網,寬帶的基礎硬件;
?最早研發圖形界面,早于 Windows 和 Mac OS,在此之前電腦都是一行行文字;
?Xerox還是硅谷最早開始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
?因為Xerox實驗室,我們用上了激光打印機;
但時至今日,Xerox公司的市值只有98.4 億美元。相比之下,蘋果是5445 億美元,微軟也有4135 億美元。現在回過頭來看,Xerox本來在個人電腦歷史上有機會比肩甚至超越蘋果和微軟。但它至今只是一個復印機公司。讓這個故事更添諷刺意味的是,Xerox曾經被看作是一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技術創新的成功典范。
Xerox的成功是一次技術冒險的勝利,在復印機出現之前,學校、教堂和辦公室大規模使用的是一種叫做復印紙的東西。現在我們還會時不時地看到這種自己具有復印功能的藍色紙張。
但這持續了 13 年的巨額研發投入,在一年間就得到了回報。1960 年,哈羅伊德公司(Xerox的前身)發布了第一代自動靜電復印機Xerox 914。當時,Xerox 914 在市場上并沒有任何競爭對手,銷售策略也配合得很好,而這一狀況持續了將近 8 年。
1970 年,在離公司總部 4500 公里之外的加州帕羅奧圖建立了一個研發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簡稱 PARC)。1973 年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就是在這個環境下誕生的,它的名字叫阿爾托(Alto)。
為什么最后Xerox還是一家復印機公司,而我們的生活卻被蘋果、微軟和互聯網改變了?在長期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1970 年代,Xerox的財富和公司的傲慢也累積到了頂峰。與此同時,價格更低、質量也不錯的日本產品也在 1970 年代攻陷了美國。
到 1977 年,本來阿爾托的改進版第二代和第三代項目也已經走到了投產的階段。當時太注重眼前利益的Xerox公司,寧愿選擇了投入一臺新的「高速打印機」研發,而砍掉了阿爾托第三代的生產資金。阿爾托電腦項目最終流產。
1979 年,Xerox居然給蘋果團隊開放了最高級別的保密級產品參觀,而那些本來仰望著 PARC 研究員技術實力和想法的蘋果工程師們,把圖形界面(GUI)以及鍵盤和鼠標輸入信息的整套產品學了回去。后來,比爾蓋茲也根據Xerox的技術,發布了圖形界面的個人電腦操作系統Windows。
多年之后,喬布斯回憶起這次的到訪時也為Xerox公司感到惋惜。〝如果Xerox當時真的知道自己有的是什么,找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那么它可以變成‘IBM+微軟+Xerox’--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但后面的故事,主角就再也不是〝Xerox〞了。
建議課程:Big Data大數據信息驅動工業革命、創新解碼工業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