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與中行、招行、建行等數家銀行宣布合作,為中小企業啟動基于網商信用的無抵押貸款計劃——網商貸高級版。這是銀行首次基于阿里巴巴平臺大數據和信用體系給中小企業提供無抵押信用貸款。
站在B2B行業角度,我們如何理解阿里與銀行的再度合作呢?
B2B行業經過15年的發展,企業對B2B的要求已經不是簡單地建立商鋪、發布產品信息,他們更希望平臺能夠幫助他們靠近生意、簽下訂單這一目標。客戶需求的變化給B2B平臺帶來了壓力,一方面平臺長期穩定的業務模式面臨挑戰,另一方面如何塑造新的產品以迎合客戶需求的變遷?答案落在了B2B商務流程的后半部分上。
如果以商業服務看待B2B平臺,我們會看到什么?
看看B2B平臺的業務流程與其變現模式的對應情況。顯然,B2B平臺營收主要集中在信息生產階段的會員費和廣告費,這兩種服務面臨著客戶端ROI無法感知和計量帶來的壓力,意味著平臺亟需在產品及服務方面做出調整。而艾瑞數據帶給了B2B平臺一個新的夢想,B2B占電子商務份額之比達到77.9%,如果能從交易中實現千分之一的傭金提成,那么平臺的未來將不再是夢。
難度依然很大。因為,規模以上B類企業的電商交易將在自有體系下實現,平臺現有的客戶卻并不認可平臺在商務實現中的價值,而其他大量企業距離互聯網仍然遙遠。平臺依然面臨著一個即將啟蒙的市場,用戶在線交易的習慣遠未形成。這是否意味著B2B平臺在巨大的企業級市場上無所作為?
平臺當然是不甘心的。島上滿是金礦,雖然藏在大海深處難以觸及,但組織艦隊、設計航線,乃至采礦流程一樣可以被提上日程。B2B平臺開始尋找突破口,這就是企業商業流程的后半部分:資金服務與貨物服務。 資金服務即圍繞交易金額產生的借貸行為,貨物服務則包括產品檢測、物流以及外貿通關、退稅服務等等。之所以介入商業流程后期服務,是因為諸多數據也是市場上最有價值的數據,服務也更加具象,易于被企業感知,這為B2B平臺的變現提供了機會。 阿里巴巴先是69%收購一達通股權,而后又增加到100%,前不久甚至將基礎服務免費,并推出了出口補貼方案,就應該是出于上述考慮。
如果以阿里服務為例套用上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阿里巴巴國際早先和一達通的“出口退稅”,乃至此次的“網商貸高級版”,將大大提升外貿企業客戶的服務感知度。當然更重要的是,阿里國際也將獲得企業重要數據,這些數據對阿里未來很可能推出的各類產品和服務也將帶來深遠影響。
顯然,在服務外延的背后,阿里巴巴已經不再是一個傳統的B2B平臺商,而最終將轉型成為B2B綜合服務商。
如果要給這一變化一個注腳,或許我們可以關注一下阿里巴巴未來財報中Other部分的相關營收情況。這部分收入大部分由阿里向中小企業提供的小微貸款組成,目前其份額正在逼近1688平臺所帶來的營收貢獻。
阿里逐漸變身為B2B綜合服務商,將給中國B2B行業指明發展方向。B2B,你不能只做營銷了,進軍企業商業服務,將是明智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