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電商培訓師廖志偉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
望京和中關村,一個位于北京的東北方向,一個位于西北方向,分處北四環的兩端,隔著一整座大城。一個是韓國人在京聚集的大型社區,一個是聲名在外的高新技術開發區,過去半年,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地方,以一種奇妙的方式關聯在一起。

始于Inno Way,終于Inno Way。
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南北兩端各豎著一個“Inno Way”字樣的雕像,這是中關村創業大街的英文名字。知乎上名為“inno way服務員”的用戶回復網友提問時稱,這個名字取自英文單詞“innovation”,意為改革、創新,此外將其拆分為“inno way”也可以解釋為“創業,絕處逢生”。
是否絕處逢生不得而知,但這條不足300米長的街道,如今的確是諸多創業者的希望所在。10月下旬,新一輪的中關村創新創業季正如火如荼。
“掃碼一條街”位于望京阜安西路,與望京SOHO隔街相望,此地白領密集,自今年6月起因O2O企業的地推齊聚于此而名聲大噪。
“今年夏天最熱的時候最多,最近天冷了攤子也沒之前多了。”街旁一家餐廳的員工嘀咕,短短四個月的時間,“掃碼一條街”經歷了拋物線式的發展過程,現在熱度已不如兩個月前。
兩條不同的街區,卻同時反映了當前創業圈發展的現狀。

兩條街的繁榮
10月下旬,北京已深秋,不足50米的望京“掃碼一條街”上,地推們招攬路人的喊叫聲此起彼伏。一張折疊桌、幾只裝滿禮品的箱子,就是一個簡易的地推攤,每個小攤旁,都圍著拿著手機在掃碼的路人。
“O2O大局已定,今年以來O2O創業項目拿投資越來越難了。”創投圈聯合創始人、CTO王若愚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且不論資本寒冬對整個創業圈的影響,占領“掃碼一條街”的O2O的確迎來了寒冬。
與此同時,城西北的中關村——去年6月剛更名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不到300米長的大街上布滿了帳篷、顯示屏、機器人、若干印著創始人頭銜的名片和充斥著整條街的“顛覆技術”的推廣詞。
慕名而來的人站在創業大街上,絲毫感受不到今年下半年以來媒體紛紛表示擔憂的“資本寒冬”,最早一批入駐的拉勾網工作人員介紹,從今年4月至今,創業大街一天比一天熱鬧。與大街上的創業者同樣內心火熱的還有主管單位,根據10月初海淀區公布的“中關村大街發展規劃”,中關村大街未來3-5年內將徹底完成轉型,現有15萬平方米的傳統電子賣場將全部騰退。對創業者來說,像是寒冬中的一把火。
創業大街北端緊鄰著北四環,有一家裝修古樸的店面,樓上掛著“家譜傳記樓”的招牌。家譜傳記樓是原來中關村海淀圖書城25號樓,如今,25號樓有一半的店面是投資機構。
“我們在這里七年了,過去這里就是一條什么都有的步行街。”北京家譜傳記機構的出版服務專員馮秀英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雖然去年6月就已更名,但直到今年4月,創業大街才名副其實。4月以前,這條街上仍然以小吃店、服裝店為主。
家譜傳記樓不愿意搬走,創業大街的興盛,吸引來大批創業者和投資機構,對這家看起來格格不入的家譜傳記樓,反倒起了帶動作用。
不過,家譜傳記樓的店面也由過去的三個門面縮減到一個門面,另外兩個,如今是創業服務機構聚創和自媒體連接創業計劃“金榕樹”。
從家譜傳記樓往南,越南越熱鬧。一路上分布著20多頂帳篷,每頂帳篷前都站著一個創業團隊,從20歲出頭的小年輕到40歲上下的中年人,從中國人到外國人,穿著各色工作服,用同樣自信滿滿的神情向路人和投資人不厭其煩地反復介紹自己的項目和產品。
一路走到最南端,創業大街南端的牌坊旁邊是聲名在外的“3W咖啡”。2011年3W咖啡入駐時,彼時的創業大街還叫“電子一條街”,3W咖啡是街上第一家創業咖啡。
一北一南,家譜傳記樓和3W咖啡是中關村創業大街的過去和現在。而分處北京城兩端的望京和創業大街,則是不少O2O創業項目的起點和終點。
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9月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與此同時,A股市場持續走高,有錢任性的資本市場為全民創業提供了溫床,2014年天使、VC、PE共募集完成745只基金,披露總募資額達832.19億美元。一批創業明星的出現讓O2O創業項目在去年迎來井噴,北京城中主要商業街遍布掃碼地推攤。
今年6月,望京阜安西路,背靠望京SOHO、緊挨著居民小區,人員的流動讓地推們在此悄然聚集,最熱鬧的時候,短短50米的街上每天擺攤的地推超過30家。“那段時間,周圍上班的來店里吃飯都很少點飲料。”一家餐廳的工作人員說—30多家O2O的地推,從水果、飲料、零食,到米、油、餐巾紙,順著掃完一遍,很多人拿到的免費贈品抱都抱不下。
不過入秋之后,天氣冷了下來,掃碼一條街也慢慢冷清下來,到了10月下旬,街上還剩下十多家O2O的地推攤,送的禮品也都以水果、零食、口罩等小東西為主,再難見鼎盛時期的米、油等更具誘惑力的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