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在華南理工大學EMBA2011(3)班授課過程中,給了學員兩個課題,讓大家現場設計方案,分別是:“人民幣未來的出路及下階段的相關貨幣政策”和“如何解決當前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的矛盾”。全班同學分成五個小組,經過兩個小時的討論、研究,分別設計了5套不同的方案,我看后感覺很有價值。雖然由于課程現場的時間等因素限制,方案不可能十分完美,但也的確值得一讀。
方案一:
一、人民幣未來的出路及下階段的相關貨幣政策
1、人民幣應予緩慢升值:
由于人民幣存在升值的國際壓力,升值是其必然,如急劇升值將造成國內制造業、特別是龐大的出口工業的毀滅性打擊,結果是工廠倒閉、工人失業、銀行形成大量壞賬,最終導致國家整體經濟的衰落。因此應通過緩慢升值的方式,給予國內制造業以自我調節的時間和空間,逐步適應本幣升值條件下的國際競爭。
2、人民幣應逐步擴大在一般貿易雙邊結算中的應用、逐步進行國際化和自由兌換,最終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通過上述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可以降低未來美元在雙邊結算中的比例。
3、在國際范圍購買資源類資產,包括商品、資源類公司股權或土地、礦山、森林等資產以消化外匯儲備。
4、積極承擔國際義務、加大對外援助力度
通過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政府援助、低息貸款,甚至指定受援國進口中國指定商品等方式,換取優先開發、共同開發、優先購買資源的權利。可以通過人民幣或美元作為標的,當使用人民幣時,可以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使用美元,可以消化部分龐大的外匯儲備。同時受援國經濟獲得發展對于全球經濟也是有益的,也可加強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前提應對援助和回報進行計算及評估。
二、如何解決當前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的矛盾
1、適當提高通貨膨脹率的容忍度
造成本輪通貨膨脹的因素多樣,包括貨幣投放過多、輸入型通脹等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7月份CPI走勢分析,食品價格上漲是主要因素。適當提高食品、特別是農副產品價格,可以增加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收入水平,部分解決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在收入分配中比例偏低的問題,有利于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方向。
同時目前的貨幣政策偏緊,中小企業融資難已是普遍現象,若進一步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將對廣大中小企業造成較大的打擊,直接造成國家經濟的下降、失業率的上升。一旦如此,輸入型的通脹因素并未消除,造成滯脹的局面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更為沉重的打擊。
因此應適當提高通貨膨脹率的容忍度,在未形成惡性通貨膨脹的前提下,以實體經濟的健康運行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
2、加大對中低收入民眾的補貼力度
由于提高通貨膨脹率的容忍度,可能造成生活必需品價格進一步上漲,對于中低收入居民的經濟壓力加大,國家應加大對于中低收入民眾的補貼力度,適當抵消物價上漲對于其的影響,以保證社會穩定。
3、改革現有稅制
現有稅制為中央、地方的分稅制,該種稅制解決了中央的財政來源不足,但導致了地方政府的財政來源不足、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土地轉讓收入,因此高地價符合地方政府利益,導致地方政府與房地產商共同主導了房價的不斷上漲。前期通貨膨脹中的房價上漲是導致本輪宏觀調控的主要因素之一,未來控制地價、進而降低房價才能避免下一輪通貨膨脹。因此應改革現有稅制,解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依賴于土地轉讓收入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