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培訓師沙龍8周年慶】主題六:交流技術提問在培訓中運用——探索行為背后的力量
分享嘉賓:劉雪老師
分享時間:2014年11月15日9:00—12:00
分享地點:蘇州園區書香世家酒店一樓會議廳
記錄人:論劍—蔣觀慶 論劍—超凡
期待已久的中國培訓師沙龍八周年慶在11月15日上午正式拉開帷幕,在兩位帥哥美女主持人暖場后,開始了我們第一場的主題分享:交流技術提問在培訓中運用——探索行為背后的力量。劉雪老師柔和,輕松而有特別的開場方式就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帶著對教練技術的學習渴望,伴隨劉雪老師的引導,帶著我們進行了一場無比享受又無比從開心到焦慮到收獲的學習之旅。
一,教練的作用
1,教練的作用是什么呢?
各位老師的回答爭先恐后:鏡子,指南針,催化劑,,,,,,。針對大家發散的討論,劉老師總結為教練不僅要照別人,還要照自己,鏡面要平,教練是催動,促動一個人的變化。
2,教練與培訓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呢?
有的老師回答是一個是從內,一個從外;即教練是引導被教練者自己找到答案,培訓更多是老師給與學員比較多。
在大家討論后,劉老師再次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培訓前提是假設學員不知道
第二,教練的前提假設是被教練者知道
第三,培訓可以提前準備
第四,教練是現場反應的
二,行為背后的信念
如何了解行為背后的信念,這是教練技術的核心思路,一個人的行為改變一定源自于大腦。如何來讓大家深刻理解呢?接下來就是我們小組討論的開始。
1,討論形式和流程
(1)每組11人,每組分兩圈,內圈。內圈6位,外圈5位
(2)分為三輪
第一輪內圈討論主題:在培訓中,運用教練式提問的目標是什么?外圈在觀察:觀察內圈發生了什么?
第二輪輪換:外圈變內圈,內圈變外圈。內圈再討論剛才的觀察,如何幫助確定第一輪內圈討論的目標,外圈觀察。
第三輪:小組11人再次討論,并決定一個最有利的問題。
在討論中,很多小組出現了困惑,問題不統一等。劉老師及時在過程中引導大家,并問剛才的討論中困惑是什么?很多小組其實都在忙,可是忙的優點亂,其實討論的目的也是讓大家來體驗,劉老師問大家有什么感受,得到緊張,焦慮。劉老師說我們焦慮了,說明我們在學習了,并說人最好的學習狀態就是焦慮。
(3)各小組上臺展示
9組成員代表分別展示3分鐘,展示要求:用一個靜態或動態的肢體動作行為來展示我們達成一致的討論結果;并說出小組最有力的問題是什么以及為什么這個問題被選為最有利的問題?
在臺上展示肢體動作,要求下面老師快速分辨出來為準,很多小組針對教練式提問的目標總結為:梳理,思考,引導,調研,鏡子,聚焦,觀察,定做等。如果把大家的肢體動作連放,那一定是一副生動的無聲動畫劇,不亞阿凡達,看來我們老師大家都是智慧多多,看的是眼花繚亂,樂在其中。
2,小結
各小組再次在大白紙上呈現結果出來,討論收獲
(1)自我覺察
(2)放下自我
三,教練式提問總結
1,教練提問是關于學員不關于我
2,接受不同的答案,相信所有答案都有它的角度和價值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看到行為,就判斷了,這樣是不正確的做法。
3,識別學員的模式,讓學員看到自己的模式
4,讓學員看到自己的模式和影響,改變自然發生。
四,互動環節
提問1:學員的模式有哪些?
答:有本書是講關于人的模式的(具體書名?
提問2:教練用和培訓用教練式提問的區別是什么?
答:回到角色上來,在培訓中要融入教練角色。
提問3:如何找到問題的清單?
答:修煉不單是會從提問題本身,是多元的。自己的提升,對學員提前了解這樣才可以更好的運用。
提問4:教練流程跟進需要時間,在培訓中怎么實現?
答:做培訓要識別什么方面需要教練式提問。如果是企業已經明確的內容是不適合教練式的。
提問5:如何界定教練式問題?
教練問題更多關注往里走,要看到行為背后。
提問6:培訓假設與教練不一樣,在角色轉換中,怎么樣正確用教練,避免沖突?
答:第一要設框,用不同方式之前要管理學員期望值;第二告訴學員用這個方法的價值。舉例,問大家焦慮嗎?太好了,焦慮是一種好的學習狀態。
提問7:怎么用活動設計?
答:教練適合小場,始終要問:他們(學員)要去哪里?
最后在“我們收起了翅膀,讓新的力量帶我們飛翔”結束了劉雪老師精彩又難忘,回味無窮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