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報道,報告的標題是《美聯儲覺醒》("The Fed Awakens"),這一標題似乎暗示著美國央行已成為全球經濟潛在下行風險的來源。盡管瑞信首席經濟學家 James Sweeney 認為美聯儲將會在2016年年底前加息四次,他并不認為這一緊縮周期是即將來臨的兩個最顯著的“灰天鵝”之一。瑞信認為造成全球經濟出現下行風險的顯著來源是,中國投資支出低迷以及美國核心通脹率復蘇。
瑞信稱,實現合適的投資支出水平是中國決策者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這必定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溢出效應。在經濟增長轉向內需拉動的過程中,中國將會確保不完全切斷拉動投資支出的信貸龍頭。另一方面,這些支出的邊際效益已經減小,投資令目前的失衡加劇,導致外界擔心中國會發(fā)生金融危機。
由于中國的資本形成規(guī)模巨大, Sweeney承認,如果投資收縮或者近于收縮,那么瑞信基準情景中的所有假設將不得不重新評估。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投資已經取代美國消費者成為了全球經濟的引擎。
這里有一個必要的限定條件,那就是美國第三季度實際個人消費的服務支出幾乎是商品支出的兩倍。
但瑞信認為,如果中國的投資保持不變或收縮,那么將會出現一個廣泛的風險規(guī)避環(huán)境,隨著大宗商品出口國步履維艱,這將會令全球GDP陷入衰退,。
“投資收縮這一風險情景是一個低概率、高影響的事件,投資者有理由關注”, Sweeney說道:“不過我們認為在經濟刺激和全球經濟復蘇的情況下,中國的增長更有可能在明年年初回升。”
還有一個鮮少談及但更有可能是造成全球經濟下行的原因,那就是發(fā)達經濟體的央行最后得到的通脹率比他們一直想要的更高。
Sweeney的團隊表示,“我們關注的另一個風險情景是發(fā)達市場核心通脹率上升,特別是美國的核心通脹率。”對于高通脹,市場顯然沒有準備好,或者并未將高通脹反映在價格中。
Sweeney提出了四點理由來解釋為何這一低概率事件的發(fā)生并非不同尋常。
在過去兩年里,美國的經濟增長一直高于潛在經濟增長,只要經濟走出低迷,這增長就會使得通脹增加。
目前5%的失業(yè)率,幾乎已經達到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符合充分就業(yè)的水平,經濟學家認為此后工資會面臨更多的上行壓力。
即使工資增長可能不會過快提高,美國信貸增長已經有所提速。最終,暫時對通脹形成壓力的兩大臨時因素——強勢美元和低油價——它們的影響將會在2016年減弱。瑞信表示,這將會造成整體通脹的增加,可能進而導致核心通脹率的增加。
瑞信表示,通脹的意外上行將會拖累經濟活動,因為市場定價已經反映了兩大因素:美聯儲以較快步伐加息,最終利率將高于當前預期,導致收益率快速上升。
Sweeney 及其團隊表示,市場動蕩可能會增加經濟風險,例如風險規(guī)避情緒上升和利率敏感物品支出減少,包括耐用消費品。美國2015年的利率敏感商品支出意外強勁。
在這份報告里,哪一項潛在下行情景最令人恐懼?
那就是這兩種風險同時發(fā)生。Sweeney寫道:“中國的增長有可能會非常疲軟,同時發(fā)達市場的核心通脹率可能會提高,這一不太可能發(fā)生的情景可能會對金融市場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