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今日發表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的署名文章,稱必須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核心技術,還要在量子通信、新一代信息網絡、類腦機器人、納米等領域盡快部署啟動一批重大科技項目。
上述劉延東文章認為,上周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重點是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在制定政策和資源配置中,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優先考慮。
文章提出,依靠創新培育發展高端產業,加快落實“互聯網+”行動,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圍繞“中國制造2025”,發展智能綠色制造技術;圍繞國家能源戰略,發展安全清潔高效的現代能源技術;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發展生態綠色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技術。
文章提出,必須聚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配置創新要素,加快構建區域創新增長極,要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促進長江經濟帶創新發展,推動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瞄準“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國際創新產能合作;要加快推進北京、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為重要載體,建設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
文章還提到,要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重大技術研發,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核心技術;加強深海、深地、深空和信息安全領域的戰略高技術部署;還要在量子通信、新一代信息網絡、類腦機器人、納米等領域,盡快部署啟動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力爭在國家戰略優先領域率先跨越。
上周除了《建議》,新華社還公布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于《建議》的說明。習近平表示,“十三五”期間,經濟要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由此推算,這五年內的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
習近平還表示,以2030年為時間節點,再選擇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力爭有所突破。“從更長遠的戰略需求出發,我們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健康保障等領域再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