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六舉行的2015年中期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發改委副秘書長王一鳴稱,經濟企穩的基礎還很脆弱,政策面上需要繼續加一把火,才能加速經濟回暖。
他將目前宏觀經濟狀態做了如下概括:
第一,經濟企穩的跡象開始顯現。5月份相當一部分指標出現好轉,包括PMI指數回升、出口降幅收窄等一系列指標,但內外需低迷的狀況尚未達到根本改變,新開工項目投資增幅只有0.5%,會令人擔心投資的后勁不足。
第二,新的增長動力在加快孕育。包括新能源、生物制藥等新的產業、技術、業態都在不斷成長,但在短期還不足以拉動經濟全面回升;新的消費模式和領域正在替代傳統百貨。
第三,經濟運行走勢分化。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增長壓力依舊,除了美國一枝獨秀,歐洲、日本的經濟走勢也剛剛顯現回暖。微觀上來看,以小米、騰訊等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企業逆勢成長勢頭明顯,同時傳統行業衰減的趨勢不改。
第四,經濟勢頭回穩的勢頭脆弱。工業增速和投資增速處在低位,產能過剩矛盾突出。
此外,人大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也表示,從各項宏觀經濟指標來看,中國宏觀經濟很可能重現全面蕭條和低迷局面。
劉元春稱,今年一、二季度的GDP平減指數都在負的1.2%左右,這表明與全社會最終商品及服務相對應的總體價格水平已經進入到通縮狀態。而這種狀態只在過去25年中出現過兩次:一是1988年2季度到1999年4季度,平均水平為負的1.25%;二是2009年1季度到4季度,平均水平為負的1.4%。這兩個時期都是中國宏觀經濟出現全面蕭條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