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消息稱,中國工業用電量和城鎮就業均好轉。這些中國經濟發展狀況重要指標“克強指數”的主要變量持續回升,在官方制造業PMI和企業先行指標價格指標出現回暖后,進一步釋放了中國經濟復蘇的信號。
“克強指數”源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07年任遼寧省委書記時分析當地經濟狀況的數據,主要包括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近兩年李克強多次強調就業,城鎮就業便成為克強指數的新變量。而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用電量,特別是工業用電量,以及城鎮就業都在好轉,同時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回升正在向國內傳導。
中電聯最新報告認為,下一階段用電會繼續回升。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0.8%,創2009年三季度以來的季度最低增速。但后三季度,全國電力消費需求增速有望總體回升,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3%-5%,其中上半年增長2%左右,好于一季度。
《21世紀經濟報道》的報道稱,電力部門監測到包括工業用電在內4月用電好轉的信號。該報獲悉,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20萬人,同比減少20萬人,但3月城鎮新增就業已同比增加80萬人,全國就業情況總體趨穩。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指出,4月上旬大宗商品價格平穩,4月下旬開始回升。主要呈現恢復性回升的勢頭。國際油價每桶達到60美元左右的水平后,開始有國際機構預測今年國際油價可能回升到每桶80美元的水平。價格回升是企業進行動力擴張的表現。
本月初中國統計局公布的3月制造業PMI回升至50.1,今年首次重回制造業擴張區間。聯合發布數據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認為,PMI主要由供給端生產活動回升所帶動,同生產活動相關的指標普遍回升。3月企業采購活動趨于活躍,多數企業開啟新的生產周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運行監測系統負責人陳昌盛也提到目前一些積極的因素,包括大宗商品價格隨著美元企穩而企穩;此前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對中國的有利之處逐漸顯現;PPI降幅可能收窄,通縮預期降低;歐盟、美國和日本整體有向好跡象。
不過,上述報道同時指出,市場對經濟復蘇的信號仍然謹慎,在經濟增速長期下調的大背景下,短期的回暖不過是小周期。
本月公布的中國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引發了市場對于數據真實性的爭論。多家海外機構認為,中國實際GDP表現可能要低于6%,最悲觀者甚至認為僅有3.8%的實際增幅。
任澤平等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指出,微觀觀察到的經濟速度可能已在5%-6%。其預計今年經濟前景是:一季度下一個臺階,二季度企穩,三季度面臨再度尋底壓力,可能探明中長期底部,標志性事件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到5%左右的長期中樞。預計二季度中國政府還會加碼穩增長,央行也會有進一步寬松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