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型銀行不良貸款規模上升,核銷壞賬的金額已較前年翻倍,且總體壞賬率也有向“國際標準”靠攏的趨勢。
四大國有銀行(中工農建)財報顯示,2014年四家銀行共核銷或轉出人民幣1289.8億元貸款,是2013年的521.1億元的一倍有余。2014年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貸款核銷和轉出額約占不良貸款總額的四分之一,也高于2013年的15%。
以農行為例,截至2014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1249.7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71.89億元,增幅達到42%;不良貸款率1.54%,上升0.32個百分點。數據顯示,農行不良貸款余額上升較大的三個行業為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房地產業。
《華爾街日報》對此評論稱,不良貸款核銷展現出中國金融系統面臨的問題。中國經濟增速去年降至20多年來最低水平,許多地方政府和大型國有企業還在設法應對中國2008年后放貸大潮帶來的持續影響。今年若中國經濟繼續放緩,則銀行業可能遭受更大沖擊,他們要么允許壞賬規模上升,要么進行更多核銷,這可能進一步拖累利潤增長。
此外,從壞賬銀行收購的不良資產上升也可以看出這一趨勢。根據港交所上周五的數據,中國最大的壞賬銀行——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其手中的銀行壞賬由2013年的1148億元升至2014年的2068億元,規模擴大了80%。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降溫,“經濟和金融系統中潛藏的多重風險將逐漸暴露,”信達在聲明中表示。該機構預計不良貸款中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會,但一些工業企業也將面臨更多流動性短缺的問題。
不過盡管核銷金額翻倍,但中國最四大行的不良貸款率仍然較低。《華爾街日報》估算即使不減取去年的核銷,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仍低于2%,但這些銀行警告稱,其資產質量料將繼續惡化。
農行風險管理總監宋先平表示,2013年國際大銀行平均不良率在3%-4%。所以對于中國銀行業來說,由于經濟下滑,不良貸款率維持在2%-3%比較正常,反而過去1%還顯得不正常。
工商銀行表示,打算在今年底將不良貸款率維持在1.45%以內。2014年底該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