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與課程設計理念】生產管理+貿易管理=加工貿易管理=關務鏈管理=企業管理
一、 沒有優秀的個人,只有優秀的團隊。
《加工貿易和保稅監管改革指導方案》明確指出,海關對加工貿易的管理是圍繞一個中心,即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促進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實現兩個轉化,即從合同單元管理向企業單位管理的轉化和從紙質手冊管理向電子化賬冊管理的轉化;達到“三個化”,即規范化、區域化、網絡化;實現“四管”,即企業自管、海關監管、政府協管、社會共管。那么眾所周知,要讓別人改變容易,還是自己改變容易?顯然以上指導方案中的“企業自管”將是我們企業的重中之重,企業的命運靠自己掌握。然而如何做到“企業自管“呢?誰去執行?企業老板?關務部門?各部門聯合執行?答案很簡單:各部門聯合執行。那么各部門是否要相互了解兄弟部門的業務知識和作業流程?這樣的團隊才是戰無不勝的團隊!
二、 任何局部的改善不等于整體改善。
著名的“制約理論(TOC)”告訴我們一個常識,系統的產出大小是由系統里最薄弱環節(瓶頸)決定的,那么企業要合規并且能賺錢,他不是靠某一個你認為是最重要的部門來決定的,相反只要有一個部門配合不好,成為“賀比”,即成了瓶頸部門,結果讓整個企業經營受損。有句話叫做”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然而如何做到“大家好”?答案是只要我們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流暢與對稱,都能站在公司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部門間換位思考,多了解體諒兄弟部門的工作并配合他們,而非只管自家”三分地“筒倉(山頭)主義思想。
三、 不要被“隔行如隔山“給欺騙了。
企業都有培訓計劃,但專業類的培訓一般都是針對于一個部門的培訓,但如需要全員參與的體系培訓、5S培訓等,通常主導部門的員工會認真學習,其他部門的人是簽名應付,“我學財務的,與我無關“。就是這種思想在作祟,使得企業內各部門的圍墻越筑越高,部門間缺乏有效溝通,讓企業的生存砝碼在”同甘共苦、同床異夢、同室操戈、同歸於盡“四個成語中右向滑動。特別是保稅管理的進到出,其全過程遠比企業內部的任何業務要長,各部門互相支持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保稅管理可以看成“關務鏈”管理,它可以促進企業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 在利潤“薄如刀片“的背景下,誰是贏家?
許多關務人員最頭疼的業務就是手冊核銷,因為海關核銷原理是進口數量減去出口(成品折原料)數量等于余料。余料是補稅的,然而企業老板所掌握的情況是,我們沒有內銷,料件也都加工成品出口了,也沒有剩余的料件,為何還要補稅?徹查原因發現:生產浪費、成品退運報廢、提前生產的半成品在等機會利用、訂單取消、制樣耗用、快遞不報關出貨等等異常,這些異常平時也沒人關注,更沒人去統計。另外采購部門沒有與關務協調好,致使急需貨物滯留港口多日。那么通過該課程可以有效地發現問題、改善問題、降低庫存、減少浪費,亦無需支支吾吾,無需通過做假資料欺騙海關,導致被查風險。
五、 而關務管理具有的5大性,讓百分之百的企業經不起海關查廠,以至于“海關收獲豐厚,企業談關腳軟”
1、信息的不對稱性
2、執法的不確定性
3、關稅的高政策性
4、企業關務管理的不規范性
5、企業及責任人的高風險性
鑒于此,有著多年報關操作和管理經驗的吳老師不但熟知關務管理,并且懂得生產及采購供應業務。現開發本聯合管理課程為企業全面服務,克服了單科講師“公說公重要,婆說婆重要”的本位“官”念。
本課程以全新視角,以案例為載體,從故事的角度入手,將“知識 點鏈接”與“海關提醒”內容等貫穿全文始終,細致、務實地解讀 稽查、核查。將稽查、核查業務進行全面、客觀、真實的展示,通過一個個案例,使得企業管理人員輕松學習、聽懂、理解稽查與核 查,達到撥云見日的效果,目的是消除企業的理解誤區并提出解決方法,幫助企業減少潛在風險。
【課程收益】
1、 通過本課程,讓企業報關人員成為企業真正的窗口,負責本企業的海關事務。
2、 通過本課程,讓采購人員了解并掌握涉外采購業務的風險和注意事項,確保快速清關,滿足生產需求。
3、 通過本課程,讓銷售業務人員了解并掌握接單要求,并配合關務及時處理各項關務業務,安排好物流規劃,滿足客戶需求。
4、 通過本課程,讓技術工藝人員,懂得如何計算海關BOM,如何精益求精,不但給關務提供一個正確的數據,減少海關風險,也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績效考核提供標準依據。
5、 通過本課程,讓制造部門了解并掌握生產計劃的重要性、原物料如何做到專料專用,了解工廠產生物料浪費的原因,并有能力改善,還能做到準交、快交、低庫存、低損耗等老板喜歡的結果。
6、 通過本課程,讓關務人員可以依據海關的監管要求,結合本企業的實際狀況,指導各部門開展工作,并主導各部門主管定期進行內審內稽工作,做到合規與賺錢兩條腿跑步。
【課程對象】
企業總經理、生產副總、關務部、生產部、銷售部、技術部、采購物流部、倉庫主管等各級主管
【課程安排】
3天
【課程大綱】
(略,有需求者可以聯系索取)
【講師介紹】
吳同文
生產管理&加工貿易培訓師、企業管理咨詢師(獨立顧問)、經濟師(HR)、物流職業經理、報關員。
1989年入職江蘇省首家中外合資企業工作,先后在手套服裝、化工注塑、機械汽配、消費電子行業及咨詢培訓業工作,陸續從事倉管、制造、報關物流、培訓、TOC推行項目等崗位。在工作中善于總結、沉淀經驗、并不斷優化。
專業工作年資:企業關務10余年、生產管理與咨詢5年多、培訓5年。
精通加工貿易管理實務,對保稅與非保稅合規管理經驗豐富;駐廠實施精益TOC生產改善項目5個,熟練運用DBR+BM生產模式;橫跨關務制造協同管理研究導師。 吳老師開發的課程緊扣企業實際,并突破對外向型制造企業在保稅管理上的講授盲點,打破或平衡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披露或對稱性,倡導企業管理的統一性、系統觀、崗位承諾制,實現跨部門無障礙溝通模式。既實用又易學易落地,深受學員朋友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