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讓孩子獲得多少課本上的知識,而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的同時,捎帶著讓孩子獲得一定的課本知識——所以中國的儒家文化中明確指出教育孩子做人的必備四大素質:孝悌、謹信、親仁、余力學文。所謂的余力學文則是無論任何年齡的人有時間精力的話一定要學習、一定要讀書;而對于在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更加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不僅僅要學好課本知識,還要涉獵一些課本之外的書籍,才是真的“余力學文”;但是孩子選讀什么樣的書籍,又顯得尤為重要。
本人自小出身于農村,因為考上了大學才得以從農村走進了城市。想想今天的小有成就,一直以為和先前的讀書以及后來參加工作繼續保持到今天的讀書習慣息息相關。沒想到,這種習慣居然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記得,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每次我在書房讀書的時候,孩子都會放下手中的玩具問道:爸爸,你在干什么?每次我都回答她:爸爸在看書。孩子會接著問:看書干嘛???我會告訴他:看書才可以給你買更多的玩具,如果想要更多更好的玩具你也要看書哦······從那時開始,孩子漸漸有了看書的習慣,盡管更多的時候是在自言自語或走馬觀花。而且從小我們做父母的就一直在做灌輸:一定要養成讀書的習慣,不然的話,老師、同學、父母等會不喜歡的;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真的很重要。但是,當孩子真的培養出讀書興趣以后讓他選擇什么樣的書、如何去讀選擇的書又變得至關重要。
(一)
(二)
另外就是結合現實生活或者電視劇中的一些情節或者課本中相關的成語典故來強化他對書中內容的深入體會。
(三)
截止到今天為止,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下,在我們的引導下,張佳怡已經養成了愛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看來,所謂的進步其實就是成長,一個愛讀書,而且是讀好書的孩子,將來一定會長大成人,而不是長大“成年”。一所號召全體學生愛讀書的學校,一定是優秀教師組成的一個桃李芬芳的好的教育機構,一個喜歡讀書的國家,他一定是一個富足強大和諧的國家。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