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靠近,也曾遠離
有很多事情,我已經漸漸遺忘了,
或者,準確地說,是在慢慢遠離。
曾經美麗或苦澀的一個個片斷,如同這個夏日的雨一樣,
真實地存在過,卻又無法停留。
也許,期望能夠長久地留住一份感情,
或者是一個希望,不過是一種虛妄。
在無數次的接近和遠離中,
我知道,迎接我的未必是快樂,其中也許有悲傷,也許有痛苦,
或者還有一種永遠無法靠近的失落,一種得到卻又失去的空虛。
是的,我曾經靠近過,也曾遠離過,這是一個事實。
比如愛情,比如友情,比如生命中存在的種種希望。
當我靠近的時候, 人們習慣于說這是一種成功,或者說是一種快樂,
當我遠離時,人們又習慣于說這是一種失敗,或者說是一種失去。
關于人活著的意義,
也許最聰明的哲人也無法給出一個最確切的答案。
可是有一點卻是肯定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活在這個世上,你都會不由自主地靠近些什么。
人的一生,毫無例外地,都在不斷地尋找著,
自然,每個人所找尋的東西都各各不同,
但不管你是否能找到你所要的,你都必須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我曾經和幾個朋友攀登過一座高山。
從山腳下仰望,我已經知道,山有多高,要爬上去有多難。
目標其實并不遙遠,所以,過程雖然無比艱難,
但在不斷接近山頂的過程中,我是快樂的。
可是當我攀上了山頂,經過了片刻的狂歡后,我卻覺得分外的寂寥。
也許,達不到目標本身并不令我痛苦,
相反,失去了新的能讓我靠近的目標才讓我覺得活著的空虛。
假定人生還有目標,還有愛情,還有友情,
或者還有其它的一些向往,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簡單想象,
便一定還會有靠近的快樂,也會有遠離的痛苦。
在這樣苦樂交織的過程里,我想我是充實的,
所以苦也罷痛也罷,我都愿意承受。
但是,我有一位朋友,他期望的卻是不靠近,也不遠離。
事實上,這是我從那位朋友網上的個人簽名檔里看到的。
他在個人簽名檔里的原話應該是:不要靠近我,也不要離我遠去。
不知道為什么,我對這句話印象深刻。
在很長一時期里,我覺得這句話充滿著一種看破世情的超脫。
也許,不靠近也不遠離,期望的只是保持一種永遠的距離。
永遠如同平行線一樣,沒有獲得,自然也不會有失去。
清醒或超脫到這樣一種狀態,就如同毫無波瀾的平湖一樣,
再也不會有快樂或痛苦的浪花激起。
原本也許是一種很智慧的活法,可不知為什么,
我細細體味著,卻居然體會出了一種淡淡的悲哀。
我認為,人生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
那么也許將是一種徹底的失去。
那么,感情呢?鄭秀文在《不拖不欠》這首歌里曾這樣唱道,
“清清楚楚干干脆脆你我永遠不拖不欠”,
倘若彼此的感情已不拖不欠了,我不知道感情是否還能存在。
我是如此的平凡,在我看來,任何太過理性或智慧的活法,
都不能給我帶來預想的快樂。
我的人生需要一點激情,一點不斷努力靠近的勇氣。
若希望成了一個永遠的距離,那么希望也許已不復存在了,
若感情真的不拖不欠,那么感情也許早已煙消云散了。
所以,希望也罷感情也罷,我寧愿選擇不斷地靠近,
既便這樣的靠近可能是一種無限的接近,
又或者靠近后隨即又會失去,但至少讓我覺得活著的真實,至少讓我可以找到情感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