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愿意相信,只要肯努力,每一種情緒狀態、每一種人格特質都可以得到改進,當然也包括支撐幸福感的樂觀等積極情緒,只有這樣,處于相對弱勢的人才有翻身的自信。40多年前,塞利格曼進入心理學界開始研究時,“人是完全可以改變”的思想一直籠罩著心理學界。
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雙生子女和養子的人格研究開始出現,上述說法一敗涂地,再無東山再起的可能。同卵雙胞胎的心理特質比異卵雙胞胎更像,被人收養的孩子的人格特質更像親生父母而不像養父母,這類研究報告已超過百篇,并且都顯示出同一結論:大約50%的人格特質是基因決定的。但是高遺傳性并不代表不可改變,有些遺傳特質(如,性取向和體重)是不可改變的,而其他遺傳特質,比如悲觀、恐懼,則是可以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