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向一家生產型企業的老總陳述了商業秘密保護中的訴訟問題,關鍵是要權衡好利弊,聘請律師,做好起訴的準備。
第一大問題:作為商業秘密權利方起訴對企業有什么好處?
1、保護本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保持企業的競爭力; 防止競爭者領先市場;
2、制止侵權行為并挫敗競爭者進一步盜用商業秘密的企圖;
3、借機整頓公司內部風氣、提高職工保護商業秘密的意識和商業道德水平;
4、防止公司關鍵崗位人才外流,制止競爭對手挖墻角的活動;
5、履行原告作為商業秘密許可方對合法接受許可使用方的合同義務和道德義務;
6、延遲被告產品開發進程。由于被告必須抽調主力人才準備訴訟,可使其主要研究項目陷于停頓。
7、以訴訟為手段造成社會輿論壓力,阻礙競爭公司新產品的上市,甚至迫使其改變發展方向。嚇退或減弱同業競爭。
第二大問題:作為商業秘密權利方訴訟對本企業有何不利影響?
1、訴訟時有可能使有關商業秘密進一步泄露,其對企業利益和安全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如果繼續泄露的可能性很大,就必須在兩種做法中選擇一種,或是不起訴,聽任侵權人一人繼續侵權;或者起訴,使商業秘密在更寬的范圍內傳播。
2、訴訟對原告內部職工有否相反的作用。職工會不會認為單位領導是故意找離職人員的茬兒,泄私憤,訴訟會不會產生使職工認為是在維護集體的正當權益的結果。
3、訴訟會不會引起勞動爭議,以至于勞動關系主管部門的干預。
4、訴訟對原告業務網絡中的客戶有什么影響,他們怎么看訴訟,辯論和舉證中公開的事實對他們有何影響。
5、起訴對原告的公共形象有何影響,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形象,還是破壞原告的形象;是否導致雖然勝訴但名聲不好的結果。
6、原告陷于訴訟中是否影響其主要精力,例如在時間財務和人力等方面,是否影響企業其他業務活動的完成進度。
第三大問題:作為商業秘密權利方的仲裁訴訟對策?
商業秘密侵權事件發生后,應著手做好以下工作:
1、判斷該秘密是否屬商業秘密的范圍,是否符合法定的要件。
2、調查收集證據,包括采取的保密措施,證明侵權行為成立的證據材料以及侵權行為給公司帶來的損害或侵權人所獲得的利潤等方面的材料。
3、盡量減少因仲裁或訴訟而引發的信息披露可能帶來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