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產”強調紅線意識,要做到“發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要通過法治遏制和杜絕人身傷亡事故。建設“本質安全型企業”,突出了人、機、環的和諧統一,達到人員無傷害,設備無缺陷,系統無故障,管理無漏洞四個效果。 “人”是安全法治的核心,“人”是本質安全的落腳點。加強“安全法治”、推進“快樂工程”是為了創造更好的安全生產佳境。
“法治”與“樂人”的思想可追溯到我們的祖先。“法治”是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學派的思想,“樂人”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仁者愛人”的學術觀點。道并行而不相悖,兩家學派的思想觀點在中華文化的歷史演進中熠熠生輝,是因其自身的強大生命力。
“法治”強調的是他律,明確法律至上。在“依法治國”方略下,認真貫徹落實新《安全生產法》的要求,時刻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危機感、緊迫感,保持對安全生產極端重要性的認識。管理人員依法管理,在依法治安過程中起帶頭和示范作用;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嚴格執法、嚴肅紀律、嚴格管理,創造安全生產持續平穩的局面。
“樂人”強調的是自律,推崇仁者愛人。在建設本質安全型企業中實施“快樂工程”,彰顯的是企業關心員工生活、關注員工成長,努力推進和諧企業建設的人文素養和價值取向。“快樂”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權責對等、高效協同”的理念,營造了有利于員工“快樂工作、快樂成才、快樂生活、快樂創造”的整體氛圍。優化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制度環境和社會環境,展示是“負責任、有實力、可信賴”的企業形象。
“法治”是剛性的“要你安全”。新《安全生產法》進一步明確了生產經營單位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職責,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的設置、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提出了明確要求,對生產經營單位和負責人違法行為、未履行職責行為提出了更加嚴厲的處罰措施。為貫徹《新安全生產法》,集團公司從加強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設、制度體系建設、誠信體系建設、監督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樹立法治思維,依法從嚴治企成為一個行業的新常態。
“樂人”是柔性的“我要安全”。“快樂工程”從人的情感因素出發,站在員工的角度上,以愛護、關心、幫助的情感去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安全生產月主題活動就是動員大家“自己的安全自己管”。開展“違章就是事故”為主題的安全大討論,增強全員的“反三違”意識;開展“違章模擬分析與考核”專項活動,組織全員應急演練;組織職工代表交叉巡視排查隱患活動等等,將“樂人”與“法企”進行有效鏈接。
企業的進步與發展要靠“法治”來推動。“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制度是基礎,是工作的準繩。一個企業,是否已建立了一整套覆蓋生產全過程,符合客觀現實具有可操作性的崗位安全制度;是否對標風險評估建立起了隱患排查的制度標準,只有規章制度齊全了,掌握了,執行到位了,“有章不循、無章可循” 真正杜絕了,安全根基才能得以不斷夯實。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管心”。現在心理學告訴我們,管理者對員工的態度會起到一種暗示的作用,積極的態度產生積極的暗示,消極的態度自然產生消極的暗示。情感激勵就是一種積極暗示,可以有效地發揮員工的潛能。一種文化作用于人,作用于企業和社會發展,需要一個認同,信奉、和實踐的過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發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快樂工作”的理念能得到大家的認同和信奉,是因為融入了人的情感因素,使員工樂于參加企業各項管理,達到“我工作我快樂”、“我的安全我負責”的安全生產佳境。
如何將“法治”與“樂人”成為安全生產管理中的二重奏,使其在安全生產中發揮有效作用?首先,要按照新《安全生產法》要求,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管理體系,建立起嚴密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保障機制,確保“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訓到位、基礎管理到位、應急救援到位”。其次,要按照建設本質型安全企業要求,保證職業衛生投入,加強勞動防護與管理,深化反“三違”工作,提高員工依法治安的認知能力,安全監管人員的履職能力,促進“人、機、環、管”的和諧統一。第三,以人為本,關愛員工,企業文化中安全理念要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對人勞動價值創造的推崇,以“班組6S管理”及“三講一落實”等活動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安全文化活動,延伸情感觸角,營造出愉悅身心的美學安全。
安全生產作為企業永恒的主題,是一個不斷行進中的常態管理過程,對于員工來說,既有他律約束又要有自律修為,既要推著走,又要自覺行。“依法治安”體現的是治國方略,“快樂工程”倡導的情感激勵,積極推動企業安全生產從被動執行轉向主動參與,如何將“法治”和“樂人”的哲學思想導入到安全生產管理中,是我們當今如何抓好安全生產的“趕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