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情商,洞察你的人性與心靈!
責任情商是一部關于行動、性格(態度、情緒、意志、理智)與責任的智慧關系的研究課題。
在理性責任矩陣中,四個責任象限(角色責任、能力責任、義務責任和原因責任)其實很好地解釋人的性格要素(態度、情緒、意志與理智)分別對人的行動、責任所起到的動力作用與情商智慧。
為什么我們習慣說“鋼鐵意志”、“情緒智力”、“態度決定一切!”、情緒控制理智”?
其實這四者之間存在著結構化、功能性關系差異,它們彼此區隔,又彼此交互;它們彼此作用,又彼此修復。
如何理解責任情商?
現在,我們拿一個簡單的生活經歷來說明。假如在凌晨四點,我們被嗡嗡的鬧鐘聲叫醒,我想,那種睡眠不足的痛苦比死都還要難受,這種經歷,想必大部分人都有。
但人為什么最終還是起來了?
首先,是因為人的理智告訴我們,你再不起來就趕不上飛機了;
其次,是因為人的意志戰勝了瞌睡與疲勞,所以,我們最終起床了。
理智幫人做選擇,意志幫人做堅持。
理智幫我們規劃原因責任,意志幫我們完成能力責任。理智幫我們開頭,意志幫我們結果。
人的責任情商一開始是由理智與意志內在因素決定的,后來開始由內轉外呈現,這個時候就交給了情緒與態度,兩種繼續著我們責任情商的接力棒!
接下來,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也開始顯現出來了:
有的人因為睡眠不足而開始積攢“暴躁脾氣”一天,一旦,看到稍微不順的事情,甚至微小的事情都會發脾氣、宣泄甚至咆哮、大發雷霆;有的人則學會自我安慰,告訴自己,早起其實也是一種快樂!何必自我再折磨呢!
這兩者的脾氣區別就是人與人在情緒上的區別。
情緒往往是在人的理智與意志受挫折后的一種外顯狀態。當然這里的情緒是指負面情緒。
情緒是責任情商的最初的外顯狀態,情緒的內觸媒是理智與意志的受挫;情緒的外觸媒是人與他人、環境之間關系的受挫。
一個人的義務責任情商是否高,取決于人的情緒智力,情緒一半是先天因素,一半是后天環境改造的結果,培養人的義務責任情商,環境與后天因素取到關鍵因素。
最后,人過了情緒這關后,有的人因為早起后引起的痛苦,導致對工作產生了厭惡。而有的人認知到天下本來就沒有完美的工作,從而讓自己心靜,從情感上開始接受現狀,并養成早起的習慣,這就是人與人在態度上的區別。
態度是人在運用理智、意志與情緒三者功能之后的狀態穩定調節器。
態度讓人進入生活與工作常態化與穩定性。
態度決定人的規則喜好、是非對錯觀,態度醞釀了人的價值觀、人生觀、思想理念與信念。
態度決定了人的角色責任,態度讓我們看到了常態化的世界,態度讓人感覺生活與工作其實也是輕松愉快的!
人的角色責任情商,是因為態度讓人有了平常心,態度更多的社會化性格因素,態度很大程度取決于環境因素的后天培養。
責任情商不是一種簡單的說教,責任情商為人類行為、性格、人格與責任的關系提供結構化分析與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