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秦朔講師,秦朔聯系方式,秦朔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秦朔 2022年度中國100強講師
    中華講師網特聘講師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秦朔:中華講師網-秦朔:太陽照在有夢想者的臉上
    2016-05-30 2849

     文/秦朔

      5月19日,有一條在媒體圈被刷屏的新聞——“澎湃CEO邱兵確認離職,將率多名骨干‘出走’投身視頻創業,傳黎瑞剛注資5億占70%”——一陣有,一陣又不見了。

      注資多少占比多少,我沒有核實。但我知道,離職是真的。繼《東方早報》和澎湃新聞之后,邱兵開始他的第三次創業,時年四十有八。他的團隊正在集結,先頭部隊已經投入研發,黎叔的借款也先行到位,如果天遂人愿,不久的將來,在新聞視頻領域,我們會看到與眾不同的一個新產品,就像澎湃在新聞客戶端所做的那樣。

      在微信里,我給邱兵發了簡單的四個字:創業成功!今年是我們步入大學校園30周年,那就把你的創業啟航儀式辦成復旦8613入校30年的聚會吧。

      但有一個同學,一個邱兵最惦記的人,Z同學,估計是不會來的。在邱兵筆下,那段歷史是這樣的:

      “1986年冬天的時候我們最喜歡擠在復旦大學的一個叫‘大家沙龍’的酒吧里,抽著劣質香煙談論弗洛伊德和薩特,其實我壓根不知道薩特是法國人還是日本人。我在酒吧里的唯一目的是因為心儀的女孩在那里勤工儉學做服務生,我每天叫上一杯咖啡,忍受著周圍的煙霧繚繞、以及關于政治和人文精神的激烈爭論,等待她在忙碌之余偶爾的一瞥,甚至連一瞥都沒有。……幸運的是,這里每天晚上都循環播放一盤卡帶,叫《最好的Simon & Garfunkel》,有一回買單的時候我充滿哲理地對她講:‘人生就像一場拳賽。’她說:‘我覺得你應該再鍛煉一下你的手臂再上場。’ ”

      在大家沙龍做服務生的Z同學是邱兵——那個時候他的外號叫丘八——心目中的林黛玉,一個秀氣纖細的上海姑娘。她畢業后不久去了美國,從此再無音訊,即使在互聯網時代,同學們也沒有能幫邱兵找到過她。

      “1990年大學畢業后我留在上海做媒體。在這座后來被稱為魔都的城市里我繼續聽著《The boxer》開始了拳擊生涯,直拳、擺拳、鉤拳、上鉤拳,不一而足,遺憾的是輸多勝少。……我對面的拳手永遠都是同樣的一個,一個名叫‘現實’的壯漢。……2014年我們把The Paper-澎湃新聞推上線時,感覺裁判已經數到‘9’了,這群傳統媒體人又晃晃悠悠站了起來,說:‘我還行。還能打。還能發聲。’ ”

      這段回憶,看得出澎湃新聞對邱兵的意義,也看得出他內心深處對新聞的堅持。邱兵是家中的老小,1986年的夏天,當他離開重慶巴縣的山路,在朝天門碼頭和他的母親告別時,他說:“我要當一個好記者。”這種氣質一直都存在,但它是在《東方早報》的某個時點上才被極大地觸發,從此綻放,而且再也放不下。以我的理解,這個時點是2008年9月11日,一個叫簡光洲的記者采寫的《甘肅14名嬰兒疑喝“三鹿”奶粉致腎病》在《東方早報》發表,這是國內第一篇明確點出“三鹿”名字的報道。當晚,“三鹿”發布召回聲明。

      邱兵下決心刊登簡光洲的報道是不容易的。不僅是因為當時三鹿奶粉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差不多有18%,是“神七”航天員的指定專用奶,更是因為在以規范平穩著稱的上海媒體界,跨地區的輿論監督報道是不多的,能震動全國的監督報道更少。但正如《新聞記者》雜志副總編劉鵬的評價:“如果沒有這篇報道,三聚氰胺奶粉問題最終肯定也會被公之于眾,因為真相不可能永遠被掩藏。然而,遲到的曝光、遲來的正義,可能會讓更多嬰兒受到傷害,這也是《東方早報》‘三鹿報道’的意義所在。”

      形勢比人強。市場從來都是最好的老師。在報道三聚氰胺奶粉問題之后,《東方早報》真正找到了“魂”,一種強大的社會影響力的來源。澎湃新聞上線時所作的關于周永康案的深度報道,不過是這種氣質和邏輯的延伸而已。

      我們這一代的媒體人,1980年代進大學的媒體人,拜時代的因緣際會之所賜,有不少進入到所謂“市場化媒體”——其實這是一個很含混的概念,大致是說,它們不在原有的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的序列里,而要靠訂閱、零售、廣告等等市場化方式生存與發展,其主要代表是都市報、晚報、財經報,最早的發端是1990年代中期的《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南方都市報》等等。在21世紀,這個系列里增添了兩個光榮的名字:北京的《新京報》和上海的《東方早報》。

      我們這代媒體人也常常會被貼上“理想主義”的標簽,而我自己清楚地知道,我們身上可能有某些氣質確實打上了80年代的烙印,但作為年輕學子剛入媒體時,從校對、見習記者和助理編輯做起,更多也只是飯碗和工作,頂多是敬業而已。曾經一紙風行的《南方周末》1984年創刊時更像一張娛樂性報紙,也是在后來才慢慢轉型為社會性報紙,最后是在90年代末成為一張追求“真實、真情、真理”、“正義、愛心、良知”的新聞性報紙。

      就像《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致辭”中寫到的,“當你面對蒙冤無助的弱者,當你面對專橫跋扈的惡人,當你面對足以影響人們一生的社會不公,你就明白正義需要多少代價,正義需要多少勇氣。”理想主義者不是天生的,也許只是在面對一些真實的報道境遇時,堅持了底線而已。那個底線,不只是媒體報道的底線,也是人的底線。只要經歷過哪怕一次,對如何辦市場化媒體,就通了。

      《南方都市報》的創辦人是中山大學中文系的畢業生,1985級,1993、1994年我給他寫稿時,他還是《南方日報》文藝部“海風”版的編輯,興趣全在文化和體育上。《南方都市報》剛創辦的時候也有很多風花雪月,代表性的報道是戴安娜王妃的車禍悲劇。但是,也有一個時刻,它開始從成功的報紙邁向偉大的報紙。那就是2003年4月25日發表了《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

      孫志剛案的報道者之一陳鋒是我的老鄉,他那時剛去《南方都市報》不久,報社也剛剛成立深度報道組,他在“西祠胡同”的討論版和一些媒體人聊天時,正好有個孫志剛同學的同學在里面,把線索發在討論版里。“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個事情不太好做。我剛到深度報道組,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的線索,就把線索報上去。主任說沒有問題,可以去采訪,線索來源是這樣的。”

      誰都知道涉及公檢法的案件很多,但能做出來很不容易,因為很難深入公檢法控制的場所調查、拿到確鑿證據。陳鋒最后的報道寫得特別克制,開頭是:

      “孫志剛,男,今年27歲,剛從大學畢業兩年。

      “2003年3月17日晚10點,他像往常一樣出門去上網。在其后的3天中,他經歷了此前不曾去過的3個地方:廣州黃村街派出所、廣州市收容遣送中轉站和廣州收容人員救治站。

      “這3天,在這3個地方,孫志剛究竟遭遇了什么,他現在已經不能告訴我們了。3月20日,孫志剛死于廣州收容人員救治站(廣州市腦科醫院的江村住院部)。”

      這篇載入史冊的報道的結尾也特別真實和樸素:  “孫志剛的意外死亡令他的家人好友、同學老師都不勝悲傷,在他們眼中:孫志剛是一個很好的人,很有才華,有些偏激,有些固執。孫的弟弟說,‘他社會經驗不多,就是學習和干工作,比較喜歡講大道理。’

      “孫志剛的同班同學李小玲說,搞藝術的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孫志剛很有自己的想法,不過遇事愛爭,曾經與她因為一點小事辯論過很久。

      “孫志剛死亡后,他的父親和弟弟從湖北黃岡窮困的家鄉趕來,翻出了孫生前遺物讓記者看,里面有很多獲獎證書。‘他是我們家鄉出的第一個大學生。’不過,現在孫的家人有點后悔供孫志剛讀大學了,‘如果沒有讀過書,不認死理,也許他也就不會死……’ ”  這些媒體人是在堅持理想主義嗎?也許他們自己真的沒有想過。他們更多想的是報道會不會有一絲不準確,而被干預,被拿掉。可是,如果面對這樣的題目,這種和人的命運相關的底線問題,也不去觸碰,那還叫市場化媒體嗎?

      好像是2003年的5月,我到北京出差回廣州的航班上,剛好和《光明日報》報刊管理部的負責人戴自更鄰座,他以前是駐廣東的記者,所以熟識。他說:“天天管別人沒有什么意思,也沒什么好管的,我去找《南方都市報》談談合作,在北京聯合做個大東西。” 那正是孫志剛案的報道影響全國之時。

      2003年11月11日,“責任感使我們出類拔萃”的發刊詞印在《新京報》的創刊號上:  “北京這些日子風風雨雨,天空沒有想象中那么澄澈。但是,天安門依然巍峨聳立,長安街依然車水馬龍,香山的紅葉還是如期而至,潭柘寺的鐘聲還是照樣悠揚。時間偉大得無法遏止,該來的總歸要來。新京報一聲嘹亮的啼哭,劃破千年古都的沉靜。歷史開始了。

      “知識分子的良心,從來就是奠定報業大廈的基石;知識分子的風骨,從來就是支撐報業大廈的脊梁。歷史上的京報如此,新京報也理應如此。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看護,對理性的呼喚,對權力的制衡,對本真的逼近,對美好的追求,對公義的捍衛,對丑惡的鞭撻——這是媒體的普世價值和終極價值,也是中國執政黨所倡導的價值,那就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這是全盛時期《南方都市報》的調性。通過合作,它植入了《新京報》的肌體。

      而《東方早報》,因為在整個籌備期都是和《21世紀經濟報道》合作,所以也植入了“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的基因。那是從《南方周末》延續到《21世紀經濟報道》的基因,“為什么我們總是眼含著淚水,因為我們愛得深沉;為什么我們總是精神抖擻,因為我們愛得深沉;為什么我們總在不斷尋求,因為我們愛得深沉。愛這個國家,還有她的人民,他們善良,他們正直,他們懂得互相關懷。”若干年后,因為三聚氰胺問題的報道,靈魂附體,從此承托起《東方早報》精彩的下半場和澎湃新聞不凡的上半場。

      邱兵是我們班最幽默的人之一,但是,如果你去看他寫的不多的文章,經常能發現一個關鍵詞,就是淚水。淚流不止。

      邱兵,你曾經搞不懂他是法國人還是日本人的薩特說過,“報紙和太陽一樣,它們共同的使命就是給人帶來光明。”他還說過,“我們可以做許多白日夢,可以失敗,可以哭泣,光芒萬丈。”我把這話轉給你吧,也轉給我們這一代許許多多求索的靈魂吧。

      5月20日清晨,我在離家不遠的一條小河邊跑步,一邊跑,一邊帶著耳機聽音樂,是韓紅唱的《那些花兒》。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他們都老了吧?他們在哪里呀?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我的眼前出現了許多媒體的身影和媒體人的身影,包括我家鄉的《大河報》。1997年8月25日,當時還叫《大河文化報》,在倒頭條的位置報道了前一天晚上,鄭州發生的一起惡性交通事故:白色皇冠拖著被撞傷者狂逃,眾出租車司機懷著滿腔義憤猛追,而肇事者,曾任鄭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局長、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公安分局政委。

      20年了,有多少媒體和媒體人,在捍衛著我們社會中一些最最基本的底線價值。今天,他們在哪里呢?

      太陽每天都在升起。太陽照在有夢想者的臉上,也照在每個人的心底。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少妇特黄A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秋霞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 91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5566|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一区三区|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性色A码一区二区三区天美传媒 |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加勒比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视频a|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露脸|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