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課程宗旨
「質量/品質」的保證與提升必須要借用許多方法與工具,最常用者且有具體效果稱質量品保提升三劍客,它是FMEA/SPC與MSA。
FMEA已是QS 9000及ISO 9001體系中的基本課題,它亦是QA/NPD-RD/MFG品管/新產品研發/制造上的必要技術,現代化企業內工程技術人員人人必需學會,而且內部主管更應做內部講師,落實FMEA的全面實施,企業才能國際化,受客戶的質量要求及滿意,市場才能國際化,在全球化競爭中才能得勝。
SPC是統計制程管制,它有別于SQC統計質量管制,雖然它稱為「統計」,但是不必使用統計公式與計算。只要善用查表即可輕松學會。因此,人人皆會使用SPC,已成為21世紀八大管理技術之一。
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它又稱GRR量測再生性再現性。現代化企業重視產品更新與設計,其中技術已由過去的經驗法則變更為「實驗法則」。在實驗中必定會有許多資料的存在,但是在收集資料中「人為誤差」與「儀器誤差」會導致往后實驗的不準確,進而使其推論不佳,(雖然已借用SPC/DOE最新手法),因此MSA體制建立完善,要求GRR %必須小于10%,其計算方式要借用許多統計原理與查表技巧(例如R管制圖的系數D4D3),才能完善的做到數據的再出現(Repeat)與再產生(Reproduce),使其往后數據的運用才有效果。
貳、課程大綱
第一重點單元 FMEA失效模式效應分析
一、認識FMEA圖表及功能(Failure Mode Effect A)
二、FMEA與FTA的相互關系(FTA-Fault Tree Analysis故障樹分析)
三、做FMEA時應有的團隊組成
四、FMEA執行時的基本分析技術與公式
1.KJ親和圖 5.產品零件層級表
2.BS腦力法 6.嚴重性評定參考表
3.產品功能圖 7.關鍵度矩陣圖
4.可靠度方塊圖
五、FMEA量化時的公式——RPN公式與嚴重性(S)/發生率(O)/偵測性(D)的評量技巧
六、D-FMEA與P-FMEA的不同及流程表
七、制作FMEA表的輔助技術——N1 KJ法與N2關連圖
八、尋找FMEA表中對策辦法的創意手法
九、落實FMEA的起步及方法步驟
十、范例演練—介紹強化實做及FMEA范例
第二重點單元 SPC統計制程管制
一、SPC和SQC的不同 — 舉例說明
二、以X-R管制圖做SPC的簡易說明及查表技巧
三、簡介品管三標準—合規格/變異小/無偏差
四、SPC中三個指標的定義與計算—CA/CP/CPK值
五、認識「正態分布」的基本觀念
六、由前4個管制圖認識「大寫表與小寫表」
七、熟悉正態分布表的查表技術
八、由不良率P管制圖認識SPC原理
九、導入SPC第三公式σ=/d2=//c4
十、SPC中數據刪除的技巧與R管制圖
十一、改善手法的4M+E模式
十二、品保人員與作業員如何建立SPC體系
第三重點單元 MSA量測系統分析
一、為什么要做MSA
二、數據誤差的二種情況=人為+設備/計算TV=AV+EV
三、建立簡易GRR的查表系數
四、人為變異AV的設計方式與計算修正值
五、MSA啟動表的設計與使用
六、計算過程中應有的數據刪除技術
七、GRR的二種改善方向
八、以GRR范例表導入數據收集的
九、學習變異數分析ANOVA的基本原理
十、MSA與SPC與品質提升的關連性